医疗信息
提问咨询
疾病指南
找好医生
手机应用
应用中心
登录
|
注册
首页
咨询列表
疾病指南
找好医生
手机应用
免费提问
*
疾病名称:
疾病别名:
疾病部位:
--请选择--
背部
腹部
颈部
皮肤
全身
生殖部位
四肢
头部
臀部
胸部
腰部
男性股沟
女性盆骨
上肢
下肢
鼻
耳
口
头
眼
牙
眉
毛发
盆腔
其他
男性胸部
女性胸部
添加部位
科室分类:
--请选择--
内科
外科
儿科
传染病科
妇产科
精神心理科
皮肤性病科
中医科
肿瘤科
骨科
康复医学科
麻醉医学科
介入医学科
其他科室
营养科
五官科
医技科
医学影像学
--请选择--
--请选择--
*
疾病内容:
痛经指与月经周期一致的下腹疼痛,发生率约为90%,需用止痛剂者约50%~60%,而影响工作及生活者仅10%。初潮1~3年的女孩于月经前12h左右或月经期开始下腹正中部痉挛性疼痛,重者可波及腰骶部及腹部,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或头痛,疲乏等症状,重者面色苍白,四肢发凉,甚至虚脱,疼痛持续1~4天。
疾病鉴别:
月经期内发生的以下疾病可引起腹痛,需加以鉴别: 1.卵巢肿瘤蒂扭转 可查到大小不同的肿物,症状多局限于病侧。 2.卵巢黄体破裂 腹痛常伴有恶心及便意,症状偏于一侧。 3.阑尾炎 转移性腹痛及一侧体征较重。
疾病原因:
(一)发病原因 原发性痛经: 疼痛由子宫本身引起,不伴有盆腔病变,常见于排卵性月经期内,故在初潮6~12个月内发生者约占75%,如初潮即排卵,则初潮即开始痛经;初潮后第2年开始发生痛经者占13%,第3年为5%,第4年仅4%。 继发性痛经: 青春期女孩少见,由盆腔疾病引起,如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炎,盆腔充血症等。 (二)发病机制 原发性痛经: 1.子宫内膜合成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增加 月经前子宫内膜中雌,孕激素含量增加,促使内膜合成PG增多,经期内膜崩解时,PGE2及PGF2a释放,引起子宫平滑肌强烈收缩,导致宫腔内压升高,当宫内压超过动脉压时(>26.7kPa,即>200mmHg),子宫缺血,出现类似心肌缺血的疼痛症状,由于PGF2a及PGE2也作用于气管,肠管及血管的平滑肌,故可同时发生哮喘,恶心,呕吐,腹泻及血压升高等症状。 2.子宫颈管狭窄或子宫过度后屈 使经血排出受阻时,子宫收缩加强,可引起痛经。 3.子宫发育不良 常伴有血管供应异常而发生局部缺血,引起经前及经期腹痛。 4.子宫内膜整片排出时 可引起强力子宫收缩而发生腹痛,亦称膜样痛经,内膜不崩解的原因不明,有认为是孕激素过多所致,而月经前应用孕激素后,可使部分膜样痛经消失。 5.其他 精神创伤,过度疲劳,剧烈运动等可使痛经加重。
常见症状:
1.原发性痛经 (1)初潮1~3年(大约14~15岁):的女孩于月经前12h左右或月经期开始下腹正中部痉挛性疼痛,重者可波及腰骶部及腹部,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或头痛,疲乏等症状,重者面色苍白,四肢发凉,甚至虚脱,疼痛持续1~4天。 (2)非月经期内无症状。 (3)肛门指诊及(或)盆腔B超检查正常。 2.继发性痛经 与原发性痛经不同,腹痛发生在行经数年之后,多见于成年妇女,其疼痛特点是经期加重,非经期亦感不适,非吗啡类止痛剂效果不良,盆腔检查及(或)盆腔B超检查可发现病变。 经期发作,经后消失的腹痛及盆腔检查正常,即可诊断为痛经,但需注意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继发性痛经,有时两种痛经同时发生。
需做检查:
一般实验室检查正常。 应做腹部B超检查,了解子宫大小,有无异常情况。
疾病预防:
生活规律,防止过劳及精神创伤可使痛经减轻,防止盆腔感染,减少人工流产手术,可减少继发性痛经的发生。保暖也是痛经患者所需要注意的,在平时的生活中适当的进行一些先关的运动,加强自身的体质,避免风寒的刺激对自身产生的不良影响。
并发症:
重者痛经可致虚脱;可发生哮喘和血压升高。
修改原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服务条款
隐私条款
粤ICP备2023094852号
营业执照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