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急腹症是以急性腹痛为主要特征,并伴有急性全身症状等一系列表现的一种多发病。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病情重、变化多和病因复杂等特点。它涉及消化、泌尿和生殖等多个系统器官的炎症、梗阻、出血、循环障碍、穿孔、感染中毒、体液紊乱和休克等各个方面。老年人由于脏器功能减退,反应能力降低,临床表现不典型,易招致误诊误治。因此,对于老年急腹症,一定要掌握其特点及病情变化规律,以达到早期正确诊断和及时有效治疗。
需鉴别的是确定内科或外科急腹症。
1.内科急腹症 常有如下特点:①原有与腹痛有关的内科疾病存在,原有疾病控制后,腹痛随之缓解;②经全面检查及动态观察并无外科急腹症的证据;③腹痛可轻可重,腹部体征不明显,腹部压痛点不固定无腹膜刺激征或仅有轻微反跳痛与肌紧张,短时间内病情不会变化;④白细胞正常或稍升高。
2.外科急腹症 常有如下特点:
(1)一般腹痛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①持续几个小时以上,尤其是超过6h的局限性压痛;②持续性腹痛阵发性加剧;③进行性脉搏加速、白细胞总数升高;④腹痛为首发和主要症状,伴有消化道反应和明显腹部体征者;⑤先腹痛后发热;⑥腹痛部位和压痛部位多固定不变。
(2)剧烈腹痛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①突发腹痛持续>6h,各种治疗不能缓解;②一般情况渐趋恶化,出现毒血症或休克;③伴有触痛明显或固定性腹部包块;④腹部可见肠型、蠕动波、肠鸣音亢进、气过水声或肠鸣音减弱甚至消失;⑤明显放射痛;⑥腹部拒按或有腹膜刺激症状;⑦胆汁性呕吐、粪性呕吐或血性呕吐;⑧伴有肛门排便排气停止;⑨腹部异常浊音区域或腹内移动性浊音的出现。
(3)腹膜刺激征很明显并有扩大蔓延者。
(4)进行性贫血、进行性血压下降、伴有梗阻症状或腹部肿块等。
(5)诊断性腹穿或腹腔灌洗引流检查有阳性发现者。
(6)X线检查有下列急腹症情况之一者:①膈下游离气体;②大肠或小肠积气积液;③胆、胰或输尿管区域有结石阴影;④肝或脾阴影扩大,膈肌升高或运动受限;⑤胸腔有腹内脏器如胃肠等征象等;⑥腹膜外脂肪层消失;⑦腹腔内异常征。
急腹症的病因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各种思路,按腹痛的部位来分析推断急腹症的病因也是可行的办法之一。不同部位的腹痛提示不同的疾病存在。
急腹症的病因繁多,常涉及多个科别,但可简单的分为腹腔脏器和腹外脏器疾病两大类(表1)。本节着重老年内科急腹症。
1.消化性溃疡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老年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但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常以梗阻,穿孔为首发症状就诊,并发症多且严重,应引起重视。
2.胃石症 在老年人中常见,尤其是在迷走神经切除术或胃次全切除术后,可能与胃动力减低有关,亦常发生于老年糖尿病病人。胃石堵塞幽门时可引起高位梗阻。
3.胃扭转 老年人更常见,因支撑胃的韧带松弛,易发生胃扭转。
4.血管病变 老年人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常引起结肠缺血,称缺血性肠病,重者因结肠缺血而导致坏疽,常累及整个结肠,在脾曲最严重,这是一种暴发性的,不易诊断的腹部重症。
5.克罗恩病(局限性肠炎) 常累及末段回肠或结肠,以全层炎症为特点,伴有线状溃疡和肉芽肿和跳跃式的病区,由于增生而引起梗阻以及穿孔。
6.胆囊和胆道疾病 急性胆囊炎常在慢性病变的基础上发生。90%以上伴有胆石症,并由于胆囊管或胆囊颈部被结石嵌顿而诱发。
7.胰腺疾病 老年人胰腺的主要疾病是钝性创伤,胆源性胰腺炎和癌肿。
8.肝脏疾病 肝脓肿,分为细菌性脓肿和阿米巴脓肿。阿米巴脓肿是最常见的肠外阿米巴病。细菌性肝脓肿是由化脓性细菌侵入肝脏所致。二种肝脓肿如未能及时有效治疗,可发生脓肿破入胸腔形成胸膜炎;破入腹腔则形成急性腹膜炎。
9.胃肠道肿瘤 癌肿是老年人仅次于心脏病的第2位死亡病因。常见的有:①胃癌。②小肠肿瘤,通常发生在50~70岁的人,最常见的是类癌、其次是腺癌、淋巴瘤和平滑肌肉瘤。③结肠肿瘤,结直肠癌发生率在40岁时开始上升,高峰在80岁,直肠癌在男性多见,而结肠癌在男性和女性几乎相等。④胰腺癌。大于75岁的发病率为普通人群的10倍。⑤肝脏肿瘤,肝脏是其他肿瘤转移的最常见部位。原发性肝癌在美国和西欧很少,但在非洲和亚洲则最常见,90%的原发性肝癌起源于肝细胞,称为肝细胞癌或肝癌;5%~10%的起源于胆管的为胆管癌,或两种混合型的称为胆管肝细胞癌。⑥胆囊肿瘤,有报道作胆囊切除术的病人中胆囊恶性肿瘤占0.2%~5%,多数为60~70岁之间的女性,腺癌占80%,20%为鳞癌。各种癌肿的晚期,主要为脏器的梗阻或癌肿本身的破裂,而出现不同病因的急腹症。
1.病理生理特点
(1)反应能力差:老年人由于脏器功能减退,反应能力降低,患急腹症时症状体征常与病理变化不符,往往局部病理变化重,而症状体征不明显,体温、白细胞计数的变化不显著,疼痛也不及年轻人为重,由于腹壁肌肉松弛或脂肪过多,腹膜炎时腹肌紧张不明显。
(2)低渗状态(低钠血症):由于老年人较常处于低渗状态,细胞外液的电解质浓度及氢离子浓度往往处于代偿边缘,患急腹症或受创时,虽无明显钠的丢失,但可迅速进入严重的低钠血症状态。
(3)血管退行性变:老年人常有血管退行性变,患急腹症时易致脏器血运障碍,容易发生脏器坏死,如坏疽性阑尾炎,绞窄性肠梗阻等发生率较高。此外手术后较易并发的肠系膜血栓形成或下肢血栓性静脉炎。
(4) 退行性病变:老年人多患有退行性病变,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病、肺部慢性病变、糖尿病等,当并发急腹症时,病情更加复杂,两者常相混淆和相互影响,导致诊治困难。加之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减退,药物排泄减退,易发生不良反应,增加了问题的严重性,临床医生应掌握这些病理生理特点。
2.症状和体征
(1) 急性腹痛:①多数腹痛开始的部位,即为病变脏器所在的部位,如初起于上腹部的疼痛多为胃、十二指肠、胰腺等疾病;但任何部位的大肠疾病所致的腹痛均始于下腹部。初起即全腹疼痛,多见于腹腔突然充血、充液,使腹膜受到广泛性刺激,如肝脾等实质性脏器破裂内出血、溃疡病穿孔或腹腔脓肿突然破裂等。②疼痛的转移部位(转移性腹痛),常见的有二种情况。急性阑尾炎:早期疼痛多始于上腹部或脐周围,经过几小时至十几小时后,即转向并固定于右下腹的阑尾部位或异位的阑尾部位;空腔脏器穿孔或实质性脏器破裂,其内容物迅速沿着一定部位扩散到全腹,即局部突然疼痛后,迅速扩展成全腹性疼痛。如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胆囊或肝破裂,其内容物常沿着横结肠和升结肠旁沟下降至回盲部,迅速扩散至全腹即由右上腹转移向右侧腹,经右下腹或下腹部而致全腹性疼痛。由于引起急腹症的病因不同,腹痛的表现形式亦不尽一样,阵发性腹痛,主要是因为平滑肌痉挛收缩所致。持续性腹痛,常为腹内脏器和腹膜的炎症感染、化学性因素或血性分泌物的刺激和病情变化所引起。持续性腹痛阵发性加重,多表示炎症的同时伴有梗阻或梗阻性疾病伴有血运障碍。而老年人由于机体反应能力很差,对疼痛感觉迟钝,腹壁肌肉萎缩故临床表现与病理变化常不吻合,即使发生了急腹症其临床表现症状轻微而隐匿,需引起临床医师高度的注意。
(2) 恶心呕吐:恶心呕吐先于腹痛者,多见于内科疾病,恶心呕吐发生于腹痛之后,多见于腹内炎症和梗阻性疾病,如阑尾炎、胆囊炎、胰腺炎、腹膜炎、胆石症、低位肠梗阻、呕吐物为臭鸡蛋味或尸腐性臭味多见于胃排空障碍性疾病。粪性呕吐常为小肠低位梗阻、晚期结肠梗阻或胃结肠瘘。胆汁性呕吐,多见于Vater壶腹水平以下十二指肠梗阻、高位肠梗阻等。呕血,这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
(3)发热:体温升高,一般为38~39℃多提示为炎症疾病或合并有感染。应当指出的是,有些急腹症病人,尤其是老年人,由于机体反应能力的降低,体温不但不高反而降低,常提示病情危重,如胃肠穿孔、急性出血性胰腺炎、重症毒血症、晚期腹膜炎、严重休克等。
(4) 休克:休克是急腹症常伴有的症状和体征,而且休克的出现提示病情危重。由于腹部严重损伤,剧烈腹痛,腹内出血或急性胃肠道出血,体液丧失或酸碱平衡失调。腹内感染和毒素吸收中毒,都可导致休克的发生。急腹症休克可分为3种:①创伤性休克。②出血性休克。③中毒性休克(此种多见)。其突出的临床表现是血压下降、脉压缩小、神志障碍、尿量减少、末梢循环障碍,发绀和四肢潮湿而冰凉等综合征。
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 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总数的测定对有无贫血或内出血,有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白细胞的测定对于感染的判断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2.尿液检查 测定尿内有形成分(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和无形成分(蛋白、糖、酮体、淀粉酶、pH)等,对于急腹症的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的识别、肾功能的判断,均有一定意义。
3.大便检查 大量红细胞,见于下消化道出血、结直肠癌等。大量白细胞,见于肠道细菌感染,潜血试验阳性提示上消化道出血的疾病,如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
4.生化检查 血清淀粉酶增高,血钙降低,提示急性胰腺炎,AFP增高提示原发性肝癌。
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包括透视、平片和造影等项检查,它对于急腹症,尤其是某些外科急腹症可以显示出特殊的征象,在急腹症中它可以确诊的疾病是:①梗阻性疾病:各种类型的肠梗阻、胆石病、胰腺结石、泌尿系结石、胃扭转、幽门梗阻等。②损伤破裂性疾病:腹部外伤与腹内异物、肝或脾破裂、肾或膀胱破裂、急性胃肠道穿孔等。③炎症性疾病:急性胰腺炎、急性腹膜炎、结肠憩室炎等。④可辅助诊断的疾病: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脾栓塞或急性脾大等。虽然X线检查是诊断急腹症的重要手段之一,一般而言,通过透视、腹部平片及造影观察病变的直接和间接征象,结合临床可对多数急腹症做出正确诊断。但对于某些缺乏典型临床症状和明显X线征象的病例术前确诊率仍较低,需引起重视。
2.超声波检查 此项检查是最常见的无创性检查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X线、CT、MRI、核素、超声四大影像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在疾病的诊断中各有优点互相补充。在急腹症的超声检查中有着不同的声像图表现,对肝脏肿瘤、胆囊结石、胆囊坏疽和穿孔、急性梗阻性化脓胆管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胃扩张、胃十二指肠穿孔、幽门梗阻、肠梗阻、腹部大血管破裂、栓塞及腹部外伤等都有很特异的诊断价值。
3.内镜检查 包括胃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腹腔镜及纤维结肠镜等,对消化系统病变的诊疗具有重要的价值,但对年老体弱、血红蛋白低于5g、患有严重的全身疾病如心肺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检查,以及疑有胃、肠道穿孔和有腹膜炎的病人则为禁忌,临床医师可根据病情需要和病人一般状况选择检查。
4.CT、MRI 对一些检查尚不能确诊的病例可进一步提供诊断依据。
5.诊断性腹腔穿刺 常为溃疡的诊断提供直接依据。适应于腹部外伤,在休克出现的早期,疑有内脏破裂或出血、急性腹痛、腹膜刺激征明显、腹胀或肠鸣音消失,性质不明的腹腔积液,腹水伴有或不伴有腹内肿块等。
6.诊断性腹腔灌洗引流术 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目前,对预防老年急腹症的发生,虽然尚无十分有效的方法,但根据其诱因,采取相应措施,积极进行预防,将有利于改善病情和减少并发症。
1.一般预防措施
包括下列几方面:
(1)保持心理卫生:老年人常因精神紧张、意外刺激导致情绪大幅度波动和心理失衡,严重影响消化系统的生理机能。故老年人应注重消除紧张、焦虑、不安和悲观,自我调整情绪变化,始终保持心理平衡,以防消化系统功能紊乱致急腹症发生。
(2)注意饮食得当:老年人常因饮食不当导致许多急腹症发生,诸如:过食油腻可诱发胆囊炎;酗酒可引起胰腺炎;纤维素量不足可致便秘,常发生乙状结肠扭转和粪便堵塞性肠梗阻。故老年人且忌暴饮暴食和酗酒,选择易消化、能吸收的营养丰富食品,做到定时定量、软硬得当、蛋白充足、少食脂肪、多饮开水、低钠控糖,并补足维生素A、B、D、K等,确保大便通畅。
(3)防止疲劳过度:老年人易疲劳,疲劳过度可致消化不良、代谢紊乱,诱发急腹症。故老年人要保持劳逸适度、生活规律,以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4)适应天气变化:老年人对骤冷骤热的天气变化应激力差,尤其是有腹部手术史者,常因此而诱发肠梗阻。故老年人应注重加强室外活动,适应冷热刺激,注意保暖、且勿着凉,对预防急腹症发生有一定意义。
(5)定期保健查体:老年人以动脉硬化为中心的血管退行性变几乎遍及全身各脏器,故老年人应定期进行保健查体,及时发现病变,及早进行医治,做到查、防、治相结合,预防急腹症的发生。
2.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老年急腹症术后对机体危害严重的常见并发症有以下4种,在围术期采取有效措施,是能够预防的:
(1)切口裂开:老年人多有贫血、低蛋白血症,切口愈合较晚。当有腹内压增高时,常突然发生腹膜撕裂致切口裂开或切口疝,甚至因肠管嵌于缝线之间引起肠坏死。为预防起见,可在围术期少量多次输血或血浆,肝肾功能正常时,每天可静脉输入复方氨基酸500ml,以纠正低蛋白血症,利于切口愈合。切口必须加张力缝线3~4针并用腹带包扎。术后防治剧烈咳嗽、腹胀、便秘和尿潴留;缝线一般于2周左右拆除。一旦裂开应即刻再次手术,按上步骤缝合,有嵌顿坏死肠管者,一并切除。
(2)吻合口瘘:老年人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动脉硬化、肠管供血不足,常发生消化管道吻合口瘘,结肠吻合的发生率较高。预防中可继续纠正低蛋白血症,并遵照晚下床、晚进食、晚拔管(腹腔引流管、胃管)、侧卧位的原则,以减轻吻合口的张力,可有效防止吻合口瘘发生。若一旦发生,轻者,经腹腔引流管严密观察,以期自愈:重者,应及早行肠外置造瘘术。
(3)顽固呃逆:老年人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缓慢,常致严重腹胀;腹膜、大网膜吸收能力减退,可使腹腔积液。两者均可使膈肌升高,刺激膈肌痉挛而引起顽固性呃逆,严重影响患者休息和造成切口阵痛。可采取有效半卧位、保持腹腔引流通畅、服用中药复方大承气汤,促使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对膈肌的刺激;也可用奋乃静2~4mg,3次/d,口服,或肌注复方氯丙嗪2ml,一般防治效果较好。
(4)腹胀便秘:腹部大手术后,常因卧床不起、胃肠功能减退、进食较少、应用抗生素等引起腹胀和便秘。术后72h仍未排气排便者,可先用开塞露2~3支肛内注入引便,一般可刺激直肠而排便,严重者可服用中药增液承气汤3~6剂。处方:玄参30g,麦冬24g,熟地24g,大黄10g(后下),芒硝5g(冲)。可收到既可攻实,也可滋阴,寓泻于补之功效,对解除肠麻痹、防治便秘有良效。
一、休克 ,机体循环功能急剧减退,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流严重不足,以至重要生命器官机能、代谢严重障碍的全身危重病理过程,是临床各科严重疾病中常见的并发症。
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和多系统器官衰竭 是指急性疾病过程中同时或序贯继发两个或更多的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或衰竭:例如:严重的脓毒症、创伤或烧伤,可继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衰竭、应激性溃疡等。
以及出血、酸碱平衡失调等并发症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