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信息
提问咨询
疾病指南
找好医生
手机应用
应用中心
登录
|
注册
首页
咨询列表
疾病指南
找好医生
手机应用
免费提问
*
疾病名称:
疾病别名:
疾病部位:
--请选择--
背部
腹部
颈部
皮肤
全身
生殖部位
四肢
头部
臀部
胸部
腰部
男性股沟
女性盆骨
上肢
下肢
鼻
耳
口
头
眼
牙
眉
毛发
盆腔
其他
男性胸部
女性胸部
添加部位
科室分类:
--请选择--
内科
外科
儿科
传染病科
妇产科
精神心理科
皮肤性病科
中医科
肿瘤科
骨科
康复医学科
麻醉医学科
介入医学科
其他科室
营养科
五官科
医技科
医学影像学
--请选择--
--请选择--
*
疾病内容:
先天性垂直距骨(congenital vertical talus)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畸形,又称畸形性距舟关节脱位,先天性凸形外翻足,是先天性扁平足的一种类型,由于距舟关节原发性脱位,跗舟骨与距骨背形成关节,使距骨处于垂直位。
疾病鉴别:
先天性垂直距骨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临床上应注意与其他类型扁平足畸形相鉴别: ①先天性仰趾外翻足:无以上特点,足柔软,仅在负重时出现畸形,在不负重或手法矫正时足即刻恢复为正常外形,跟骨无跖屈,距骨不呈垂直状。 ②跟距桥畸形扁平足:是跟骨与距骨之间关节面产生不同程度的骨性,软骨性连接或异常骨性突起,限制距下关节活动,产生僵硬性扁平足,使腓肠肌痉挛,引起症状。 ③大脑瘫痪性外翻足:大脑运动神经细胞受损所致,临床表现为中枢性痉挛性瘫痪,有关节牵扯反应,剪刀步态,足部外翻畸形的甚似CV T,但X 线检查距骨呈水平位,跟骨亦无跖屈表现。 ④劳损性扁平足:营养不足,站立过久或负重过度可引起腓骨长,短肌的痉挛,足部僵硬,活动明显受限,前足外展,背屈,距骨与舟骨均表现为下陷,关节无脱位。 ⑤与先天性痉挛性扁平足及特发性获得性扁平足相鉴别,本病的特点是不论足跖屈或背伸,距舟关节均不能恢复正常关系。
疾病原因:
先天性垂直距骨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病因 一般认为本畸形是在胚胎前三个月内业已形成,临床上有弧立型和伴发型两种,后者多是脊膜脊髓膨出,多发性关节挛缩症,神经纤维瘤病,三染色体病13~15,18等先天性疾病中的一个畸形,弧立型垂直距骨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有人提出是足胚胎发育受阻所致,Bitsila用幼兔做实验,同时切断趾长伸肌,胫前肌和小腿横韧带,并造成腓肠肌短缩,结果成功地建立了垂直距骨的动物模型,因此,他提出原发性软组织病变是致本畸形的主要因素,另有一些学者发现某些家庭和孪生者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认为与遗传因素有关。 二,病理改变 病理改变可分为骨性畸形和软组织病变,骨性畸形主要为舟骨与距骨颈的背侧形成关节,把距骨锁在垂直状态,距骨头上方呈扁平状或卵圆形,距骨颈发育不良而变短,背侧形成关节面,舟骨近端关节面向跖侧倾斜,跟骨向后外侧移位,跟骨前部向外侧偏斜并屈向跖侧,载距突发育不良而失去支撑距骨的作用,足外侧柱凹陷,内侧柱相对变长。 软组织也有明显的改变,胫舟韧带,距舟背侧韧带挛缩,是影响复位的主要因素,分岐侧韧带挛缩引起足外展,跟距骨间韧带和跟腓韧带挛缩,则阻碍跟骨向后外侧移位的整复,而跟舟跖侧韧带,距舟跖侧及内侧关节囊则被拉长,胫前肌,趾长,长伸肌,腓骨短肌及小腿三头肌因挛缩而张力增高,腓骨长肌,胫后肌肌腱移向踝前方,起着背伸肌的作用。 三。发病机制 距舟关节脱位可能自妊娠3个月内就在子宫内形成,而邻近的距骨下关节,跗骨间关节和踝关节半脱位都是继发性,本病可单发,也可是全身多发性畸形的一个部分。 跗舟骨与距骨颈背侧形成关节,使距骨呈垂直状,距骨头变形,距骨颈缩短,距骨向后外侧变位,呈下垂状态,距骨在足底呈凸形,其他跗骨间关节也有相应变化,三角韧带的前束,背侧距舟韧带,跟骰韧带,距跟韧带和跟腓韧带均有不同程度的挛缩,同时踝关节和距骨下关节的后侧关节囊均缩短,跟舟韧带被拉伸松弛,小腿部肌肉(胫前肌,姆长伸肌,趾长伸肌,小腿三头肌等)均有挛缩;胫骨后肌,腓骨长肌均向前移位,变成背屈肌。
常见症状:
先天性垂直距骨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一。症状 患者常表现为足弓消失或足底凸起,足内侧及跖侧由于距骨头在此处突出显得非常明显,足前部有背伸和外展畸形,足背侧肌肉,胫舟韧带和距舟韧带常发生紧张,挛缩而影响足前部的跖屈和内翻;跟骨外翻畸形致足后部肌肉,肌腱,韧带短缩,因踝关节僵硬,活动受限,足部畸形较重,患者站立或行走时足跟不能着地,步态不稳,行走迟缓,患足易出现疲劳及疼痛(图1)。 二。诊断 本病早期治疗可望纠正畸形,故早期诊断对预后较为重要,先天性垂直距骨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及X线检查,诊断并不十分困难。 有学者提出三点X 线征象作为临床诊断参考依据: ①跟距轴角偏大,与正常组对照差异有显著性; ②距跖轴不延续; ③跟距轴交点位移。
需做检查:
先天性垂直距骨应该做哪些检查? 无相关实验室检查,对于本病的检查主要是进行X线检查: X线检查在侧位片可见距骨呈垂直状态,几乎与胫骨纵轴相平行,距骨处于跖屈的位置,前足在中跗关节有明显背伸,由于舟骨在3岁以前骨化中心尚未出现,则需用第一楔骨中轴线来估计舟骨的位置,如该线向后延长在距骨头的背侧,表明舟骨向背侧脱位,在强力背伸的侧片上,正常儿童足的距骨中轴线经过骰骨下半部,跟骨中轴线经过骰骨上半部,而先天性垂直距骨的距骨中轴线移向骰骨的后下方,有时在跟骨的前方通过,跟骨中轴线也移向骰骨的跖侧,正位片上可见跟距角明显增大(正常值为20°~40°),当舟骨出现骨化后,可显示出其移位到距骨颈的背侧。
疾病预防:
本病为先天性疾病,无有效预防措施,早诊断早治疗是本病的防治关键,且有学者认为患儿年龄超过5 岁后,如果仍进行松解复位,可增加距骨缺血坏死这一并发症的机率,故早期诊断与治疗极为重要,另外术中应避免粗暴地对距骨的剥离,所以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避免术中盲目剥离是降低距骨缺血坏死的重要措施。
并发症:
本病患儿开始行走的年龄多不被推迟,但步态笨拙,站立时前足明显外展,距骨头及跟骨在外翻的位置上负重,但跟骨后部多不能触及地面。 而本病主要是会产生一些术后并发症,包括:舟骨半脱位,术后畸形复发,关节僵硬,舟骨坏死等,而其中最主要的并发症是舟骨的缺血坏死,有学者认为患儿年龄超过5 岁后仍行松解复位是造成距骨缺血坏死的原因之一,另外术中应避免粗暴地对距骨的剥离,因距骨的滋养动脉主要在距骨颈,所以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避免术中盲目剥离是降低距骨缺血坏死的重要措施。
修改原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服务条款
隐私条款
粤ICP备2023094852号
营业执照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