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信息
提问咨询
疾病指南
找好医生
手机应用
应用中心
登录
|
注册
首页
咨询列表
疾病指南
找好医生
手机应用
免费提问
*
疾病名称:
疾病别名:
疾病部位:
--请选择--
背部
腹部
颈部
皮肤
全身
生殖部位
四肢
头部
臀部
胸部
腰部
男性股沟
女性盆骨
上肢
下肢
鼻
耳
口
头
眼
牙
眉
毛发
盆腔
其他
男性胸部
女性胸部
添加部位
科室分类:
--请选择--
内科
外科
儿科
传染病科
妇产科
精神心理科
皮肤性病科
中医科
肿瘤科
骨科
康复医学科
麻醉医学科
介入医学科
其他科室
营养科
五官科
医技科
医学影像学
--请选择--
--请选择--
*
疾病内容:
外伤后低颅压综合征是指病人侧卧腰穿压力在7.84kPa以下所产生的综合征。正常颅内压的范围,由腰椎穿刺测定应在7.84~11.8kPa(80~120mmH2O)之间。一般颅脑损伤后的颅内压,常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而表现为低颅压者较少,间或有些病人伤后早期曾经有过颅内压升高,嗣后又出现颅内低压,其发生率约为5%。造成颅内低压的原因,可能原发于伤后脑血管痉挛,使脉络丛分泌脑脊液的功能受到抑制,亦可能继发于脑脊液漏、休克、严重脱水、低血钠症、过度换气以及手术或腰穿放出过多的脑脊液等。
疾病鉴别:
外伤性低颅压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特点和腰穿测压来确诊。临床上遇有头伤后出现较重的头昏、头痛、乏力、厌食等症状,与脑损伤的轻重程度不符,特别是具有明显的抬高头位头痛加剧、放低头位疼痛减轻的规律时,即应想到颅内低压的可能。如果腰椎穿刺卧位测压在80mmH2O以下时即可明确诊断,若压力低于40mmH2O则属重度低颅压,常伴有严重失水及电解质紊乱。由于颅内压显著降低,脑体积缩小,颅内静脉扩张并被牵拉,易致渗血或出血,故脑脊液常呈黄色或有不同数量的红血球发现,蛋白质含量亦稍高,个别病人甚至并发硬膜下血肿。因此,曾有作者提出对颅内低压病人不宜行腰椎穿刺,以免进一步加重脑脊液的流失,建议采用脑室钻孔的方法了角颅内低压的情况,既准确又安全。其实在颅脑影像为检查已有高度发展的今天,只要临床特点相符,如果CT或MRI检查业已排除其他可能混淆的病变,即可采用治疗试验加以证实,用平卧或足高头低位、吸入含5%CO2与95%2的混合气5~10分钟或静脉注射蒸馏水10~15ml以观察头痛有无缓解或消失。 通过临床特点和腰穿测压一般可明确,易于与其他头痛鉴别。
疾病原因:
可能原发于伤后脑血管痉挛,使脉络丛分泌脑脊液的功能受到抑制,亦可能继发于脑脊液漏,休克,严重脱水,低血钠症,过度换气以及手术或腰穿放出过多的脑脊液等。
常见症状:
外伤后低颅压综合征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头痛为主要症状,多发生在伤后1-2小时或2-3天后,位于前额及后枕部,随头位的升高而加剧,并可向全身放射,采取平卧位或头低位时头痛即减轻或消失,其次是眩晕和呕吐,每于头位变动时或剧烈头痛之后,即出现头昏目眩,恶心呕吐,病人常有动脉细速,血压偏低,畏光,乏力,厌食,失水及颈僵等表现,严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轻者倦睡,重者昏迷,少数病人尚可出现植物神经症状,如生命体征显著波动,面部和颈部皮肤阵发性潮红,甚至个别患者因脑组织失去脑脊液的托浮和衬垫作用,使颅神经直接受到挤压或牵扯而出现瞳孔不等大及/或外展肌麻痹等征象,外伤性低颅压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特点和腰穿测压来确诊。
需做检查:
主要依靠临床特点和腰穿测压来确诊,腰椎穿刺卧位测压在80mmH2O以下时即可明确诊断,若压力低于40mmH2O则属重度低颅压。
疾病预防:
本病为外伤性疾病,注意安全,小心开车,保持家居环境明亮,小心走路,看牢小孩子,避免外伤。
并发症:
易并发颅内渗血或出血,硬膜下血肿等。
修改原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服务条款
隐私条款
粤ICP备2023094852号
营业执照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