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信息
提问咨询
疾病指南
找好医生
手机应用
应用中心
登录
|
注册
首页
咨询列表
疾病指南
找好医生
手机应用
免费提问
*
疾病名称:
疾病别名:
疾病部位:
--请选择--
背部
腹部
颈部
皮肤
全身
生殖部位
四肢
头部
臀部
胸部
腰部
男性股沟
女性盆骨
上肢
下肢
鼻
耳
口
头
眼
牙
眉
毛发
盆腔
其他
男性胸部
女性胸部
添加部位
科室分类:
--请选择--
内科
外科
儿科
传染病科
妇产科
精神心理科
皮肤性病科
中医科
肿瘤科
骨科
康复医学科
麻醉医学科
介入医学科
其他科室
营养科
五官科
医技科
医学影像学
--请选择--
--请选择--
*
疾病内容:
真菌性脑膜炎是由真菌侵犯脑膜所引起的炎症,常与脑实质感染同时存在,属于深部真菌病。随着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药特别是器官移植后的大剂量和长期应用,艾滋病发病增加以及家庭饲养动物的增多等因素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有增加趋势。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的有致病性真菌和条件致病菌。前者有新型隐球菌、坏孢子菌、皮炎芽生菌、副球孢子菌、申克孢子丝菌、荚膜组织胞浆菌等;后者有念珠菌、曲霉菌、接合菌、毛孢子菌属等。
疾病鉴别:
需与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进行鉴别诊断。
疾病原因:
真菌性疾病近年来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可能与下述原因有关:①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皮质激素和抗癌药物的病人增多了,这些医源性因素易于诱发全身性真菌感染;②由于医疗技术的进步,一些疾病,如白血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尿毒症、免疫机能障碍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患者的寿命有所延长,这些基础疾病的存在,为真菌性疾病提供了发病的条件;③临床医师对真菌性疾病的警惕性提高了;④对真菌培养的实验室诊断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
常见症状:
多为亚急性病程,少数为慢性起病。 一、一般全身症状 1、早期出现轻至中度发热等感染现象,晚期表现为高热; 2、颈项强直、克氏征阳性等脑膜刺激征; 3、头痛、恶心、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力增高表现。晚期头痛剧烈,甚至出现抽搐、去大脑性强直发作和脑疝等。 二、神经系统症状 1、多颅神经受损症状 视神经受损时出现视力低下甚至失明,其它动眼、外展、面及听神经也常易受累而出现相应的神经受损症状和体征。 2、脑受损症状 当病变波及脑实质或/和形成脑内肉芽肿时,临床上可出现嗜睡、烦躁不安、谵妄等精神症状和瘫痪等局灶性定位体征,并可伴有智能障碍和意识障碍,严重者进入昏迷状态。 三、双重或多重感染症状 此类病人多因体质较弱、营养较差和免疫功能下降,常可同时伴发其他菌种的新感染或体内既往潜在的菌种感染复发,常见的有结核和/或弓形虫病等的伴发,促使病情更趋严重复杂和临床表现上的多样化,甚至可成为病人的死亡重要原因,值得注意和及时加以确定。
需做检查:
一、脑脊液 压力增高,外观透明或微诨浊。白细胞计数呈轻至中度增高(20~700)×10/L),偶可达5000×10/L,且以淋巴细胞增多为主。蛋白含量增高(0.4g~1g/L),偶可很高。糖及氯化物含量降低。 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或/和脑脊液细胞玻片离心沉淀法的姬姆萨、瑞氏复合染色片上,多可查到成堆的球形隐球菌,部分隐球菌还可见芽孢生长。前法的菌体荚膜(不着色)呈亮光状,后者的菌体深蓝色和荚膜呈毛刺状(见下图);脑脊液隐球菌培养多呈阳性,可为临床病因确诊提供依据。 二、免疫学检查 血及脑脊液乳酸凝集试验和酶联免疫吸咐试验的隐球菌抗原阳性率较高,可为本病的病因确诊提供帮助。 三、影象学检查 颅脑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提示脑水肿、脑积水和脑的局灶性异常。脑实质内肉芽肿在MRI检查中可表现为T1等或略低信号和T2明显高信号改变。
疾病预防:
1.鸽可能是主要传染源,注意防范由此途径传染。 2.新型隐球菌多由呼吸道吸入;注意增强体质,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3.避免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药。 4.防治结核病、糖尿病等易引起隐球菌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 5.早期综合治疗,减轻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并发症:
1.可出现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精神异常、躁动不安。 2.颅底蛛网膜炎,视神经受损最常见,其次为第Ⅷ、 Ⅲ、Ⅶ、 VI 脑神经受损。 3.部分病人可出现偏瘫、抽搐、失语等局灶性脑组织损害症状。
修改原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服务条款
隐私条款
粤ICP备2023094852号
营业执照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