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信息
提问咨询
疾病指南
找好医生
手机应用
应用中心
登录
|
注册
首页
咨询列表
疾病指南
找好医生
手机应用
免费提问
*
疾病名称:
疾病别名:
疾病部位:
--请选择--
背部
腹部
颈部
皮肤
全身
生殖部位
四肢
头部
臀部
胸部
腰部
男性股沟
女性盆骨
上肢
下肢
鼻
耳
口
头
眼
牙
眉
毛发
盆腔
其他
男性胸部
女性胸部
添加部位
科室分类:
--请选择--
内科
外科
儿科
传染病科
妇产科
精神心理科
皮肤性病科
中医科
肿瘤科
骨科
康复医学科
麻醉医学科
介入医学科
其他科室
营养科
五官科
医技科
医学影像学
--请选择--
--请选择--
*
疾病内容:
本病又称白血病样反应,是指机体受某种因素刺激后导致外周血白细胞数显著增高或出现幼稚细胞,很像白血病而不是白血病,是一种暂时性的白细胞增生反应。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增多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外,白细胞计数一般不超过50×109/L,但是偶尔可超过50×109/L,甚至100×109/L,同时血液中中性粒细胞核左移现象明显,并出现较多的晚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甚至少量的早幼粒细胞和原粒细胞,这种现象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些相似,因此成为类白细胞反应。
疾病鉴别:
类白血病反应与白血病鉴别要点。
疾病原因:
(一)发病原因类白血病反应是机体因感染,肿瘤,电离辐射,药物中毒,外伤,休克,烧伤,过敏,大出血,溶血等因素刺激,而发生暂时性的类似白血病样的血象反应,感染,毒素及其他有害物质吸收入血是诱发患儿发生类白血病反应的主要原因。 1.感染 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2.中毒 严重烧伤,汞中毒,子痫等。 3.肿瘤 霍奇金病,肿瘤有骨转移等。 4.其他 严重溶血,颅脑外伤,电离辐射损伤,变态反应疾病等。 (二)发病机制一般认为由于刺激因素的存在,机体处于高度应激状态,骨髓内毛细血管和血窦内皮细胞受损,骨髓增生,髓腔内压力增高,使白细胞过度增生和异常释放,以致一些未成熟的细胞亦大量释放到外周血液中,发生暂时性的类似白血病样的血象反应,这可能是通过神经体液等调节机理所产生的防御反应,小儿造血器官处于不成熟,不稳定状态,更易出现类白血病反应。
常见症状:
1.分型 临床类型按反应性增多的细胞可分为6种类型: (1)粒细胞类白血病反应:白细胞总数可达50×109/L以上,主要是中性粒细胞,但可同时伴一定数量的幼稚细胞,见于急性细菌感染,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休克,类风湿病,药物中毒,骨髓转移等。 (2)淋巴细胞类白血病反应:见于百日咳,结核病,风疹,水痘,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等。 (3)嗜酸性粒细胞类白血病反应:常见于寄生虫病,变态反应疾病,胶原性血管疾病,药物反应等。 (4)单核细胞类白血病反应:见于播散性肺结核,风湿病,布氏杆菌病,肠阿米巴病等。 (5)红白血病类白血病反应:见于严重贫血(髓外造血),苯中毒,脾切除术后等。 (6)浆细胞类白血病反应:见于晚期结核,肝病。 2.表现 (1)有明确的发病因素存在:以原发病表现为主要特征,可有发热,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等,但有时原发病可隐蔽,须仔细寻找。 (2)白细胞显著增加:疾病过程中出现外周血白细胞显著增加,并出现较多的晚幼粒,中幼粒,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值增高,红细胞,血小板无原发病不能解释的改变。 (3)骨髓检查:可见感染中毒性反应,也可正常, 首先明确原发病因,类白血病反应随原发病灶的清除而好转,而白血病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率和积分减低或消失,骨髓增生极度活跃,以原始,早幼粒细胞为主,原始细胞多>30%,慢粒白血病可有ph1染色体。
需做检查:
1.血象 疾病过程中出现外周血白细胞显著增加,可高达(50~200)×109/L,同时血液中中心粒细胞核左移现象明显,并出现较多的晚幼粒,中幼粒,甚至少量的早幼粒和原粒细胞,粒细胞增多可类似慢粒或急粒血象,但胞浆中可见粗大的中毒颗粒,空泡变性,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值增高,白细胞减少型常可见有原始和幼稚细胞,血红蛋白多正常或轻度减少,血小板多正常。 2.骨髓象 可见感染中毒性反应,也可正常,可呈增生明显或轻度活跃,常以一个系列增生为主,多数以成熟细胞为主,亦可有核左移或成熟障碍,常无核浆发育不平衡,红系和巨核系正常。 3.细胞化学染色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明显增高。
疾病预防:
通常本症是由于严重感染,某些恶性肿瘤,药物中毒,大量出血和溶血反应等刺激造血组织而产生的异常反应,所以主要应积极防治各种引发类白血病样反应的疾病。 1.大力开展防治各种感染性疾病,尤其是病毒感染性疾病,做好预防接种。 2.避免接触有害因素 应避免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电离辐射等有害因素, 接触毒物或放射性物质时,应加强各种防护措施;避免环境污染,尤其是室内环境污染;注意合理用药,慎用细胞毒药物等。 3.加强体育锻炼,注意饮食卫生,保持心情舒畅,劳逸结合,增强机体抵抗力等。
并发症:
主要为原发疾病的并发症,视原发病不同而不同。
修改原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服务条款
隐私条款
粤ICP备2023094852号
营业执照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