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信息
提问咨询
疾病指南
找好医生
手机应用
应用中心
登录
|
注册
首页
咨询列表
疾病指南
找好医生
手机应用
免费提问
*
疾病名称:
疾病别名:
疾病部位:
--请选择--
背部
腹部
颈部
皮肤
全身
生殖部位
四肢
头部
臀部
胸部
腰部
男性股沟
女性盆骨
上肢
下肢
鼻
耳
口
头
眼
牙
眉
毛发
盆腔
其他
男性胸部
女性胸部
添加部位
科室分类:
--请选择--
内科
外科
儿科
传染病科
妇产科
精神心理科
皮肤性病科
中医科
肿瘤科
骨科
康复医学科
麻醉医学科
介入医学科
其他科室
营养科
五官科
医技科
医学影像学
--请选择--
--请选择--
*
疾病内容:
肺风粉刺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由肺热缩引起颜面、胸、背部皮肤发疹如刺,挤压后可见头部呈黑色,体部呈黄白色透明状粉汁,故称之为肺风粉刺。其基本征候特征为皮肤散在性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及囊肿等皮损,伴有皮脂溢出。该病好发于青春期,又称酒刺、粉刺、棉疮等,相当于西医所指的痤疮。
疾病鉴别:
鉴别 1.酒渣鼻 多见于成年人,好发于颜面中部,患处潮红充血,伴有毛细血管扩张、丘疹、脓疱,无粉刺。 2.痤疮样药疹 由于服用或外用溴、碘类药物,引起全身性发疹,面、全身出现痤疮,但无黑头粉刺,炎症反应较重,发病年龄不限。
疾病原因:
本病常由内热炽盛,外受风邪所致。有肺热、脾胃湿热、热毒、血瘀痰凝等不同类型。 1、肺热 肺部感受风邪或内热炽盛,致肺热熏蒸,蕴阻肌肤而发病。 2、脾胃湿热 由于过食辛辣油腻之品,生湿生热,结于肠内,不能下达,返而上蒸,阻于肌肤而成。 3、热毒 外感风热毒邪,致血热炽盛,气血失调,郁阻肌肤而发本病。 4、血瘀痰凝 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日久成痰,郁而化热,阻滞经络而成瘀,痰瘀相合,凝滞肌肤而发病。 另外,情志失调及某些化学因素(矿物油、碘、溴、锂)亦可加剧本病的恶化。
常见症状:
临床表现 本病好发于青春期前后的恶年青人,亦有早至10-13岁,迟到青春期以后或成人发病的,男性多于女性。基本损害为毛囊性丘疹,多数呈黑头粉刺样,周围色红。损害好发于面颊、额部、颏部和鼻颊沟,其次为背部和上胸部。初起损害与毛囊口一致的圆锥形丘疹,其顶端部因黑素沉积为黑头刺,加以挤压,可见头部呈黑色而体部呈黄白色半透明的脂栓样物排出,这是肺风讽刺特征性的也是较早的损害。轻者仅为毛囊口的黑头粉刺,并无丘疹样损害,稍重则以黑头讽刺为中心形成炎症性丘疹顶端可出现米粒至豌豆大小的小脓疮,破溃湖吸收后留下暂时性的色素沉着斑,搔抓或挤压可留下小凹坑状瘢痕。如果炎症继续扩大及深入,则可于皮下形成黄豆至指头大小的浅红或暗红色结节,略高出皮面。此种损害可较长期存在,或渐被吸收,或化脓破溃后形成瘢痕。有的损害则形成大小不等的囊肿,呈皮色或暗红色,挤压时有波动感,炎症反应往往不重,经久难愈,可化脓形成脓肿,破溃后常形成窦道和瘢痕,相近几个脓肿汇合时,则形成聚合性肺风粉刺。各种损害大小深浅不等,其变化是疾病发展的过程,可同时出现在一个患者身上,但往往以其中1-2种损害为主,可急慢性交替,此愈彼起,反复发作,缠绵多年,绝大多数患者过青春期后症状逐年减轻,以致消失。但有脓疮、结节、脓肿、囊肿者愈后留下凹陷性或增生性瘢痕,影响外貌。
需做检查:
这个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定夺检查事项为好。
疾病预防:
预防 1、勾藤8克、菊花25克、板蓝根15克、蜜枣一粒,将以上材料加三碗水煲成一碗水,热饮即可。 2、蚕蜕10克、白茅根20克、生地12克、土茯苓15克、草龟250克,加水适量煲汤饮。 3、可用金银花、菊花、桑叶、夏枯草任何一种草药泡茶饮。功效:消风、疏风、清热解毒。生粉刺期间尽量避免吃海鲜类,如虾、蟹,因这类食物属发物,进食后易使风邪外散,症状加剧。
并发症:
脓疱、结节及囊肿等皮损,腹痛,瘀斑。
修改原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服务条款
隐私条款
粤ICP备2023094852号
营业执照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