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外伤的病因为突然加到牙齿上的各种机械外力。恒牙列外伤最常见的病因为摔倒,其次是交通事故、暴力行为和运动。外力的性质、大小、速度和作用方向不同,造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损伤。直接外力如摔倒时多造成前牙外伤;间接外力,如外力撞击颏部(下巴)时,下牙猛烈撞击上牙,通常造成前磨牙和磨牙的外伤;较轻的外力仅引起牙周组织的轻损伤,较重的外力可将全部牙周膜撕裂,牙从牙槽窝内脱出;高速度的外力易致牙冠折断,低速度强度大的外力易致牙周组织损伤。儿童发生牙外伤的几率比较大,这是因为儿童正处于身体、生理和心理生长发育的阶段,较成人更易发生牙外伤,尤其是前牙外伤。
1.牙体损伤:包括釉质,牙本质,牙髓损伤。
2.牙周膜震荡伤。
3.牙脱位:包括半脱位,全脱位,离体牙三种,小部分牙槽突骨折,牙嵌入齿槽窝中,唇,颊,舌向脱位,牙松动,脱位后并发症:
1)牙髓坏死;
2)髓腔变窄;
3)牙根外吸收。
4.牙折:
1)冠折:包括完全与不完全折断。
2)根折:有叩痛,松动,龈沟出血。
3)冠根折:可累及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牙髓暴露,很敏感。
对牙外伤患者所做的临床检查包括:软组织损伤的情况,牙齿松动度检查,叩诊检查,牙髓活力检查,影像学检查。
1.对于急性牙损伤检查以“A”为主;
2.对于诊断或鉴别诊断有困难时,可加选“B”项检查;
3.如怀疑牙外伤并上颌窦穿通或下颌骨骨折时,可加摄下颌骨片或上颌窦位片,必要时可选CT检查。
1. 牙髓充血:牙齿外伤无论伤势轻重均引起程度不等的牙髓充血,其恢复情况与患者的年龄关系密切,应定期观察其恢复情况。
2. 牙髓出血:牙冠呈现粉红色,可于外伤后当时出现,也可经一定时间后才出现。年轻恒牙微量出血有可能恢复正常;成年人牙不易恢复,日久变成深浅不等的黄色。患牙如无其他症状,不一定必须做根管治疗。
3. 牙髓暂时失去感觉:也称牙髓休克。牙齿外伤后,牙髓可能失去感觉,对活力测试无反应。经过一段时间(1-13个月)以后,牙髓活力可能缓慢地恢复正常。这种情况多发生于年轻恒牙。因此牙齿外伤后当时牙髓活力测验无反应,不一定说明牙髓坏死,不必立即做牙髓治疗,应定期观察,诊断明确后再处理。
4. 牙髓坏死:脱位、根折、牙震荡和处理不当的冠折患牙均可发生牙髓坏死,其中嵌入性脱位的牙髓坏死发生率高达96%。牙根发育完全的外伤牙牙髓坏死发生率明显增高。发生牙髓坏死后,应立即做根管治疗。
5. 牙髓钙变:多见于年轻恒牙的脱位损伤之后,患牙牙冠颜色可略变暗,牙髓活力迟钝或无反应。X线片表现牙髓腔和根管影像消失。如无症状可不处理。
6. 牙根吸收:脱位和根折的外伤牙后期可出现牙根外吸收和牙内吸收。根管治疗时,在根管内封入氢氧化钙可以预防和停止牙根吸收的发生和进行。牙根外吸收患牙偶伴有骨性愈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