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信息
提问咨询
疾病指南
找好医生
手机应用
应用中心
登录
|
注册
首页
咨询列表
疾病指南
找好医生
手机应用
免费提问
*
疾病名称:
疾病别名:
疾病部位:
--请选择--
背部
腹部
颈部
皮肤
全身
生殖部位
四肢
头部
臀部
胸部
腰部
男性股沟
女性盆骨
上肢
下肢
鼻
耳
口
头
眼
牙
眉
毛发
盆腔
其他
男性胸部
女性胸部
添加部位
科室分类:
--请选择--
内科
外科
儿科
传染病科
妇产科
精神心理科
皮肤性病科
中医科
肿瘤科
骨科
康复医学科
麻醉医学科
介入医学科
其他科室
营养科
五官科
医技科
医学影像学
--请选择--
--请选择--
*
疾病内容:
肠道病毒属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临床表现轻者只有倦怠、乏力、低热等﹐重者可全身感染﹐脑、脊髓、心、肝等重要器官受损,预后较差,并可遗留后遗症或造成死亡。本类疾病分布于世界各地﹐在热带和亚热带全年都有﹐在温带夏季多见﹐在温暖﹑潮湿﹑卫生条件差﹑人群拥挤的地区发病率高。成人和儿童均可发病﹐儿童较多见。有些病毒的感染常发生流行,不同年份的流行可由不同种﹑型的病毒引起﹐有些病毒感染的流行有周期性。
疾病鉴别:
疾病原因:
常见症状:
肠道病毒感染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病情轻重差别甚大。同型病毒可引起不同的临床症候群,而不同型的病毒又可引起相似的临床表现。 (一)呼吸道感染 埃可病毒及柯萨奇病毒的很多型均可引起,以上呼吸道感染为常见,也可引起婴儿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肠道病毒68型可引起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 (二)疱疹性咽峡炎 主要由柯萨奇A群及B群病毒引起,埃可病毒引起较少。本病遍及世界各地,呈散发或流行,但以夏秋季多见。传染性很强。潜伏期平均4天左右,表现为发热、咽痛、咽部充血、咽部有散在灰白色丘疱疹,直径1~2mm,四周有红晕,疱疹破溃后形成黄色溃疡,多见于扁桃体、软腭和悬雍垂。一般4~6日后自愈。 (三)出疹性疾病 又称流行性皮疹病(epidemic ixanthemata),柯萨奇病毒及埃可病毒均可引起。多见于婴儿及儿童,成人较少见。潜伏期3~6天。出疹前多有上呼吸道症状如发热、咽痛等。皮疹于发热或热退时出现,呈多形性,有斑丘疹、斑疹、猩红热样皮疹、风疹样皮疹、疱疹及荨麻疹样等。不同形态的皮疹可同时存在或分批出现。可伴有全身或颈部及枕后淋巴结肿大。 (四)手足口病 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5、9、10、16型引起,尤以A16多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小儿,传染性强,可暴发流行或散发。初起低热、厌食、口痛等。口腔粘膜出现小疱疹,后破溃形成溃疡。多分布于后舌、颊及硬腭,亦可见于齿龈、扁桃体及咽部。多同时在手足皮肤出现斑丘疹,偶见于躯干、大腿及臀部。斑丘疹很快转为小疱疹,较水痘皮疹为小,2~3日内吸收,不留痂。预后良好,但可复发。有时可伴发无菌性脑膜炎、心肌炎等。 (五)脑膜炎、脑炎及瘫痪性疾病 柯萨奇病毒A群、B群和埃可病毒的许多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可引起此类疾病。
需做检查:
1.病毒分离 从病人体液(胸水、心包液、脑脊液、血液、疱疹液等)或活检及尸检组织分离出病毒有诊断价值,但单从咽拭或粪便中分离到病毒不能确诊。如从有上述临床症状群患者的咽拭子或粪便中重复分离到同一型病毒,且从周围患同样疾病者中也检出相同的病毒,且病毒分离率远高于正常人群,则有诊断的参考价值。 2.血清学检查 早期和恢复期血清中和抗体效价增高4倍以上,有诊断价值。
疾病预防:
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效果甚佳。但是对其他肠道病毒感染尚缺少特异的控制方法。婴幼儿应避免与急性发热的病人密切接触﹐注射γ-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并发症:
修改原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服务条款
隐私条款
粤ICP备2023094852号
营业执照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