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化物(cyanide)为剧毒物,包括氰化氢、氰化钠、氰化钾、氰化铵和丙烯腈等。氰化氢和丙烯腈烟雾可通过皮肤和呼吸道快速吸收。氰化物阻滞三羧酸循环,使组织细胞的生物氧化作用不能正常进行,造成“细胞内窒息”,而血氧饱和度不受影响,仍呈鲜红色。中枢神经系统首先受累,呼吸中枢麻痹常为氰化物中毒的致死原因。
急性氰化物中毒中毒,应与神经性毒剂和一氧化碳中毒鉴别。神经性毒剂中毒多变现为毒蕈碱样、烟碱样和中枢神经症状;皮肤粘膜紫绀,血液AchE活性下降。一氧化碳中毒多呈昏迷、无痉挛或伴有精神症状,皮肤粘膜樱桃红色。与其他窒息毒物如氮气、硫化氢等急性中毒相鉴别。此外,还应与糖尿病昏迷、脑炎癫痫相鉴别。
(一)发病原因
氰化物种类很多,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尤其高温和酸性物质作用时,能放出氰化氢气体。常见作业有电镀业、金属表面渗碳及摄影者、从矿石提炼贵金属、化学工业制造者、树脂等原料接触者,均可发病。吸入、误服氰化物或吞入过量含有氰苷的果仁,另外自杀或投毒谋杀也是氰化物中毒的原因。施放状态有气态和蒸气态,主要由呼吸迫吸人中毒,亦可因误食染毒食物和水引起中毒者,此外,皮肤接触也可中毒。
(二)发病机制
CN-+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中Fe3+→失去传递电子功能→细胞窒息。此外,CN-可与含有巯基或硫的酶类作用使其失活。
一.症状
多于食果仁后2~6小时内发生症状。轻者有恶心、呕吐、头痛或头晕、四肢无力、精神不振或烦躁不安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稍高,脉搏增速,呼吸深而稍快。严重者昏迷、惊厥,体温降低,血压下降,脉搏减慢,呼吸困难或不规则,多不伴青紫。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四肢阵发性痉挛,腱反射亢进或消失。白细胞可增高。患儿往往死于呼吸麻痹。若为氰化物中毒,症状发生更急更快,重者顿时昏迷、惊厥而死。
二.诊断
主要靠病史及吐出物中查见毒物残渣。病人呼气中有时可有杏仁味,可助诊断。对疑为氰化物中毒时,可用特效解毒剂作诊断性治疗。至于采取标本作氰化物分析,方法复杂,非一般医院所能推行。氰化物中毒的即刻诊断比较困难,必须根据接触史、高AG性代酸和顽固性低氧血症综合考虑。
1.中毒环境的空气及物品上可分析出毒物。中毒病人的血中可查出氰基,尿中硫氰酸盐浓度增加。
2.动静脉血氧分压差缩小可作为氰化物中毒的诊断线索之一。可通过血液生化六项检查,是对人体血液状况进行初步的检查,包括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尿素氮,血清葡萄糖,甘油三脂,总胆固醇的检查。
3.早期胸部X线检查,大致正常。
1.含有氰苷的果仁,如桃、杏、批杷、李子、杨梅、樱桃等,切勿过量食用。民间常有食用大量处理不当或未经处理的苦杏仁、木薯而致意外中毒者。
2.加强个人防护,处理事故和进入现场抢救时,应戴防毒面具。
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普及防毒和急救知识。
重度中毒表现为意识丧失,出现强直性和阵发性抽搐,直至角弓反张,血压下降,尿、便失禁,常伴发脑水肿和呼吸衰竭。氢氰酸对人体的慢性影响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症,如头晕、头痛、乏力、胸部压迫感、肌肉疼痛、腹痛等,并可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皮肤长期接触后,可引起皮疹,表现为斑疹、丘疹,极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