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压迫综合征是一组症候群,凡纵隔内任何组织或器官的病变,都可对呼吸道、心血管和食管等产生压迫症状,其病因可为先天性组织异常,或为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也有的由淋巴结炎和脓肿所引起,因受压部位和性质不同,其表现亦不一致。
诊断为纵隔压迫综合征后,即应做出病因的鉴别诊断,以及病变的部位和病变的性质的鉴别诊断。
可因胸腺,淋巴结病变,肿瘤,支气管囊肿,纵隔炎,脓肿或消化道重复畸形等,压迫造成此综合病征。
症状与肿物的大小,部位,生长速度以及是否压迫,侵犯邻近组织器官有关,良性肿物虽已增长很大,但在临床上可无任何症状,仅在透视检查时发现,无症状的纵隔肿瘤中,以神经源性纵隔肿瘤占的比率最大。
严重的呼吸道压迫症状,多见于恶性度高的纵隔肿瘤,可有胸闷,胸痛,其程度不很严重,由于纵隔内各器官排列紧密,并无空隙,因此不论肿物的大小,皆可挤压邻近组织及胸膜而产生不同程度压迫症状。
当星状神经节或颈交感神经,肋间神经及壁丛受压时,可引起Horner综合征,膈神经受压时,在透视下可见到横膈运动异常,在正常情况下吸气时横膈下降,呼气时横膈上升;若在膈神经麻痹时,吸气时横膈上升,呼气时下降,此即所谓“横膈矛盾运动”。
由于主动脉及其分支受压,可发生颈动脉和桡动脉的搏动不相称,如心脏,下腔静脉或肺动脉受压,可致心脏功能不全或充血病征;食管受压可引起吞咽困难和咽部疼痛,胸导管受压,可引起乳糜性胸水或腹水,若畸胎类瘤穿入支气管时则咳出毛发或皮脂样物,胸腺肿块有时发生重症肌无力症状,小儿出现深部腱反射增强与腿部无力,若同时胸片有纵隔包块,则提示该肿物已伸展至脊髓管,如已有Horner综合征时,说明已有交感神经受累,胸腺囊肿有时在锁骨上摸到囊状包块。
存在感染者外周血象检查有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的显著增高;为结核性淋巴结肿大者,血沉显著增快;恶性肿瘤常有贫血等表现。
胸部X线透视,胸部正侧位摄片及X线的特殊检查,包括选择性X线断层摄片,CT扫描,心血管造影,心血管计波摄影,脊髓造影等,当发生食管,气管受压时,需做气管或食管镜或造影检查,放射性核素示踪检查,以确定受压的部位和程度。
积极预防结核感染,按时接种各种疫苗;积极预防肿瘤的发生;预防各种先天性畸形等。
视原发病因而不同,如囊肿可继发感染,炎症可致严重毒血症状,因压迫可引起Horner综合征,心脏功能不全或充血病征等,胸导管受压可引起乳糜性胸腔积液或腹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