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腹膜炎即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是指患者腹腔内无脏器穿孔而腹膜发生的急性细菌性感染,多见于各种病因所致的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炎后活动性肝硬化和亚急性重型或慢性重型肝炎。
1.继发性腹膜炎
常见的如阑尾穿孔性腹膜炎初期病情较轻,中毒症状不明显,腹部体征以右下腹较为明显。
2.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发病急骤,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及中毒症状,尤其腹泻大便性状如洗肉水或似赤豆汤样,腹部体征不明显。
3.肺炎
胸片可见肺部病变,腹部体征很轻。
4.中毒性菌痢
以腹泻为主,粪便带黏液及脓血,腹部压痛轻且无腹肌紧张。
常见的病原菌是肺炎双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也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菌。
感染途径:
1.血行性感染
多数病例起源于菌血症,如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和扁桃体炎。
2.淋巴道感染
细菌经淋巴管穿过膈肌而至腹腔,如胸部疾病、肺炎及胸膜炎等。
3.经生殖道逆行感染
细菌可经阴道、子宫、输卵管到达腹腔而导致感染。
4.肠道感染
肠道细菌感染有可能成为感染源,细菌由肠腔经肠壁移行到腹腔。
5.其他
肾病、肝病伴有腹水者,由于抵抗力低下及免疫缺陷导致感染。
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在肾病,猩红热,肝硬化腹水及免疫功能低下时发生。主要症状是突然发作急性腹痛,开始部位不明确,很快弥漫至全腹,伴恶心呕吐,发热,脉快全身中毒症状。腹胀,全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1.腹水检查显示腹水为渗出性、草黄色、外观混浊,李凡他反应阳性,但比重很少<1 018="" 82="" 7="" 10="" 49="">500×106/L,中性粒细胞>50%或>250×106/L,有诊断意义,其敏感性100%,特异性96%。此外,腹水呈酸性,pH(7.25±0.06),较单纯肝硬化腹水为低。pH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呈负相关。
2.血培养阳性率约40%~60%。
3.其他化验室检查
(1)血白细胞>10×109/L,中性粒细胞升高。重度脾功能亢进者白细胞可正常或低于正常,血小板和红细胞也低于正常。
(2)肝功能减退:在原有白蛋白低下的基础上进一步下降,白/球比例倒置,其严重程度依原有肝功能分级与腹腔感染的严重程度而定。
(3)谷丙和谷草转氨酶升高,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亦升高,有胆道梗阻或胆汁郁积者更高。
(4)胆红素升高见于胆道梗阻患者,胆囊炎、胆石症者直接胆红素升高明显。
(5)血尿素氮、肌酐的升高见于少尿患者,提示肾功能受累或有发生肝肾综合征的可能。
(6)血氨大多数患者腹腔感染后可致升高,提示要预防肝性脑病发生。
(7)水、电解质紊乱,部分患者有低钠、低钾或代谢性酸、碱中毒的化验室指标。
(8)伴肝性糖尿病者血糖升高或葡萄糖耐量不正常。
(9)鳌试验呈阳性者提示感染较重,且以革兰阴性菌感染的可能性大。
(10)甲胎蛋白定性可以阳性,定量亦可升高,但多为一过性,且为低度升高,提示肝细胞有坏死、再生的过程。
B超、CT、MRI等影像检查显示肝硬化的影像特征。腹腔炎症致肠胀气、肠麻痹者X线腹部透视可见小肠扩张,有时结肠亦呈胀气状态。
由于发病率、病死率及复发率高,预防显得尤为重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维持较好的肝功能状态是预防SBP的重要环节,应避免各种创伤性检查和治疗,以减少菌血症的发生。必须行创伤性手术,可预防使用抗生素。腹水是感染的重要条件,腹水低蛋白浓度有利于本病的发生和复发,因此减少或消除腹水,提高腹水蛋白浓度是预防的重要措施。
高危患者,如对利尿药不敏感或腹水蛋白总量<10g/L,应作预防性抗菌治疗。抗生素预防的目的在于干扰肠道细菌定位转移、防止菌血症及腹水感染。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应具备:
1.能有效对付来自肠道正常菌丛的革兰阴性杆菌的感染,用药期间不产生耐药性。
2.对肠道厌氧菌丛影响小,尽可能维持正常菌群,防止肠道致病微生物植入。
3.药物毒性作用最低。
4.经济有效。过去曾用口服肠道不吸收的抗生素(万古霉素、黏菌素、制霉菌素、新霉素等)和复方增效磺胺,但这类药物存在耐受性差和耐药性的问题。最近有人报道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如FPA,由于其良好的耐受性和只选择性地清除需氧革兰阴性杆菌,不损伤肠道正常厌氧菌,且可显著增加肝硬化腹水患者腹水中总蛋白和补体C3及血清补体C3浓度,增加腹水杀菌能力等特点,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长期使用FPA也将造成细菌生态紊乱,故认为肝硬化腹水患者不应长期进行消化道抗菌处理。对于慢性肝病中病情较重、抵抗力低下的高危SBP患者,给予口服不吸收的抗生素(如FPA、环丙沙星等),对于预防SBP发生具有重要作用。为防止干扰肠道正常菌群,可采用间断服用,如服5~7天,停服3~5天,如此反复。
一部分患者可出现肝功能恶化,发生肝性脑病,甚至死亡。如果腹膜炎不迅速有效地处理,则将迅速发生多系统衰竭.液体丢失进入腹腔和肠道可导致严重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患者出现面具样表情(希波克拉底面容),并可在几天内死亡。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也可迅速出现,接着有肾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及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腹腔内脓肿发生在盆腔,膈下间隙,左或右结肠周围间隙,肝下间隙及肠袢之间.必须通过临床检查,超声(对检查盆腔或肝下脓肿有用),CT(对检查膈下脓肿最有效),及有时采用的剖腹术进行寻找.在超声或CT的引导下进行经皮导管引流常是可能的。
粘连或束带的形成是晚期并发症,常造成以后的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