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躁是指妇女精神忧郁,烦躁不宁,无故悲泣,哭笑无常,喜怒无定,呵欠频作,不能自控者,称脏躁。若发生于妊娠期,称“孕悲”;发生在产后,则称“产后脏躁”。
1.心血不足 神疲恍惚,喜怒无常,呵欠频频,心烦不安,心悸失眠。苔薄舌淡,脉细弱无力。
2.阴虚火旺 心烦易怒,夜寐久安,梦多善惊,坐卧不定,时悲时笑,搜赤便秘。苔黄舌红,脉细数。
3.痰火上扰 心胸痞闷,喉中痰黏,烦乱即怒。
甚则狂怒,殴打扯衣弃物,或意识不清,语无伦次。
4.肝肾不足 神志恍惚,无故悲伤喜哭,不能自控,呵欠频频,彻夜不寐,轰热汗出,心悸神疲。苔薄,脉细。
本病之发生与患者体质因素有关,脏躁者,脏阴不足也。精血内亏,五脏失于儒养,五志之火内动,上扰心神,以致脏躁。
1、心血不足 忧愁思虑,心脾两伤,营血不足;
或产后精神创伤,失血过多,心失血养,神不守舍。
2.阴虚火旺 情志素激或久郁化火,火灼阴液,上扰心神。
3.痰火上扰 素体脏虚或五志过极化火,熬津成疾,痰火上扰清窍。
4.肝肾内亏 年近七七,肝肾亏虚,阴阳失调,虚火上扰心神。
1.本病是以精神情志异常为主的病证,可发生于妇女各个时期。与病人的体质因素关系密切,易发于阴液不足之体,临床以虚证多见。
2.本病与更年期综合征之鉴别,更年期综合征发生于更年期,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导致内分泌功能失调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产生的一系列症候群,可见阴阳失调的多种症状。
3.本病与经行情志异常有相似之处,但后者主要在于伴随月经周期性发作。
4.脏躁与百合病相似,但脏躁以哭笑无常,悲伤欲哭为主;而百合病以沉默寡言,抑郁少欢为主。
【注意事项】
1.本病之发生与素体脏虚、阴液不足有关,平素宜服滋阴润燥之品,忌服辛苦酸辣之物,以免灼伤阴液,导致阴虚火旺,热扰心神。
2.生活要有规律,要注意摄生,避免紧张和情绪过激,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心情要开朗,愉悦。
3.本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可配合精神心理疗法。
妇人脏躁是指情志不畅,五志化火,伤及脏阴所致的以情志失常为主的临床疾患,多见于女性,属于现代医学“癔症”范畴。《医宗金鉴》曰:“脏,心脏也,心静则神藏,若为七情所伤,则心不得静而神躁扰不宁也,故喜悲伤欲哭,是神不能主情也。”《金匮要略心典》云:“脏躁,沈氏所谓子脏血虚,受风化热是也;血虚脏躁则内火扰心而神不宁,悲伤欲哭,有如神灵所作而实为虚病。”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妇人脏躁阴虚多因患者抑郁寡欢、忧思,积久伤心阴,致使心失所养,神无所依;若久病伤阴,或产后亡血致使精血两亏,五脏失于濡养,五志之火内动,上扰心神而成脏躁之病,本病始于肝,伤及心脾,累及于肾,病位多在心、肝、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