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敏感性湿疹,又称自身敏感性皮炎。由于患者对自身内部或皮肤组织所产生的某些物质过敏而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临床表现为局限性的湿疹突然加重,发生多数的丘疹、丘疱疹及小水疱,炎症反应明显,伴有剧烈的瘙痒。病程一般7~10天。
2.玫瑰糠疹。好发于颈、躯干、四肢近端,呈椭圆形斑疹,中央略带黄色,边缘微高隆起,呈淡红色,上附白色糠秕样鳞屑。初起为单个损害,称为母斑;母斑渐大,直径可达2~5cm或更大,有时可有2~3个母斑同时出现,1~2月后陆续出现较小的红斑,发生于躯干处,皮疹长轴与皮纹一致,一般4~6周可自行消退,不复发。
3.体癣。损害边缘隆起而狭窄。境界清楚,有中央痊愈向周围扩展的环状损害。瘙痒明显,患者往往有手足甲癣的病史。
4.红斑性天疱疮。主要分布于面、颈、胸背正中部。开始在面部有对称形红斑,上覆鳞屑及结痂,颈后及胸背部红斑基础上有水疱出现,破裂后形成痂皮,尼氏征阳性。(即在疱顶施加压力,即可见疱液向周围表皮内渗透;牵拉疱壁之残壁,引起周围表皮进一步剥脱;更为重要的是外观正常的皮肤也一擦即破)。
患者原有皮肤病,多数为湿疹病灶,经外用药或不适当的处理或并发感染后,使湿疹恶化,局部炎症加剧,渗出明显。加之处理不当,创面不洁,使组织分解物、细菌产物等形成一种特殊的抗原,被吸收而发生致敏作用,在附近及全身泛发。
发病前患者某些部位,常见于下肢或阴股部等处患有湿疹。原发部位湿疹恶化,突然出现全身性发疹,为丘疹或丘疱疹、水疱,呈群集性,可互相融合,泛发或对称分布,进而渗出、糜烂。以前臂屈侧、手背、大腿伸侧常见,进一步蔓延全身,自觉瘙痒。可有附属淋巴结肿大,甚至低热和全身不适。病程经过视原发损害而定,原发损害减轻或消退,该病亦随之减轻或消退。病程7~10天。
发病前皮肤上常先有湿疹等原发病灶;因处理不当或继发感染等诱因,局部损害突然加重;全身泛发或远隔部位皮疹以及丘疱疹,水疱,为主等特征表现者应考虑自身敏感性皮炎;有溃疡,窦道,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等病史者应考虑感染性湿疹样皮炎。一般可以通过过敏时间可以检查确诊。
1.去除病因
(1)尽管湿疹的病因不易明确,但我们仍然应该详细询问病史, 进行必要的系统检查,尽量找出可能的病因,并加以去除。
(2)由过敏体质的人,除了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尽量避免接触容易引起过敏的物质(详见病因中的致敏物)以外,还应加强身体锻炼,以便改善过敏体质状态。
2.避免刺激因素 湿疹一旦发生,作为患者,要尽量避免刺激因素,包括搔抓、开水烫洗、肥皂擦洗、饮酒及辛辣食物等,以免加重湿疹的病情。
3.早诊断、早治疗
根据湿疹的临床特点,瘙痒剧烈、多形性损害、有渗出倾向、好发四肢屈侧及容易反复发作,容易作出诊断。趋于密集分布的红色丘疹、丘疱疹伴剧烈瘙痒,有助于湿疹的早期治疗。由于早期湿疹大多属于急性期或亚急性期,因此外用药治疗应循序相应的原则。
1、接触性皮炎:是由于皮肤粘膜接触某些物质后在接触部位发生急性皮肤炎症反应。其发生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刺激和变态反应两种,临床表现为红斑、水疱、大疱,甚至坏死等。
2、神经性皮炎:神经性皮炎也是过敏性皮炎的并发症之一,常常是因为皮质抑制和兴奋功能紊乱导致的。如果患者再接触一些辛辣、刺激的物质以后,还会加重病情,甚至引起反复发作。
3、日光性皮炎:过敏性皮炎可并发日光性皮炎,不过日光性皮炎主要是因为日光诱发的一种迟发型光变态反应性皮炎。红斑、丘疹、水疱都是日光性皮炎典型的症状。
4、脂溢性皮炎:脂溢性皮炎一般发生在皮脂腺分布比较丰富的地方,一般头皮、脸部、胸部以及身体的褶皱部位出现的比较多。
5、激素依赖性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是一种发病率比较高,并且也是比较难治愈的皮炎。除了因为过敏性皮炎发生并发症,还有很多情况下都是因为长期反复不当的使用外用激素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