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失衡综合征(dialysis disequilibrium syndrome)又名平衡失调综合征(disequilibrium syndrome)。是指在血液透析(通常仅指人工肾透析)以后,由于有效透析致体液容量及化学渗透平衡校正过速引起,影响了细胞内外渗透压的平衡,并由此引起一系列与肾功能衰竭本身无直接关系的症候群。
与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在透析后,尚未得到有效纠正相鉴别,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助鉴别。
尿毒症不是一个独立的病,而是一组临床综合征。慢性肾衰的终末阶段,肾脏的三大功能丧失,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从而形成尿毒症。尿毒症的诊断并非只看血肌酐的水平,还要综合上述各个系统的临床表现。在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早期,临床上仅有原发疾病的症状,只在检查中可见到肌酐清除率下降。这些尿毒症代偿期的患者常在应激情况下,肾功能突然恶化,并出现尿毒症症状(即前文所述各个系统的临床表现),临床上称为可逆性尿毒症,但一俟应激因素去除,肾功能常可恢复到代偿期。若病情发展到“健存”肾单位不能适应机体最低要求时,即使没有应激因素,尿毒症状也会逐渐表现出来。上述尿毒症各个系统的损害不一定全都会表现出来,在不同的患者,其尿毒症症状可能不尽相同,各系统症状发生的时间先后也不尽相同。
(一)发病原因
透析失衡综合征是一个特殊的医源性疾病。
(二)发病机制
Gililand等(1963)与Sitprija等(1964)从脑电图和颅内压变化以及动物实验等不同角度,对本病征进行了多方面研究,认为本病征是一个特殊的医源性疾病。至今本病征病因机制未最后明确,认为透析后引起电解质紊乱而诱发本病征的说法未得到证实。
1.减轻的症状再次出现 于人工肾透析后不久或48h后,原已减轻的症状再次出现,可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神态混乱、惊厥、昏迷,甚至死亡。
2.症状无改善 多余毒物已排除,但临床症状并无相应的改善。
3.病理反射阳性和颅内压增高。
1.临床特点 在血液透析后减轻的症状再次出现,产生上述的临床症状。
2.实验室检查 血钾和尿素氮、肌酐已明显下降,但脑脊液中含量相对偏高部分病例出现脑水肿的临床表现。
3.治疗试验 提高患者的血浆渗透压,对本病征治疗有一定效果。
检查项目包括:
1、血清电解质。可见血钾和尿素氮、肌酐较透析前已明显下降,但脑脊液中含量尚相对偏高。
2、脑脊液成分检查。正常成年人的脑脊液约100-150毫升,其比重为1,呈弱碱性,不含红细胞,但每立方毫米中约含5个淋巴细胞。
3、心电图、脑CT检查。可见异常。
提高警惕,加强监测,尤其是多次透析患者,更应加强责任心,防止发生本症。
人工透析校正过程中,出现惊厥、昏迷,颅内压增高,甚至死亡。
人工透析机,是用人工方法模仿人体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在体外循环的情况下,去除人体血液内过剩的含氮化合物,新陈代谢产物或逾量药物等,调节水和电解质平衡,以使血液净化的一种高技术医疗仪器。分别应用血液透析机、血滤机、血液灌流器和腹膜透析管对病人进行治疗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