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外伤使脾脏遭受强烈振动而破裂或撕裂,造成内脏出血,脾外伤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未得到及时救治,常造成休克、死亡。
常与肝破裂等同时存在,或既往有脾脏的增大,应注意鉴别是否伴发了脾破裂。肝破裂是腹部创伤中的常见病,右肝破裂较左肝为多。肝位于右侧膈下和季肋深面,容易受到外来暴力或锐器刺伤而引起破裂出血。在肝脏因病变而肿大时,受外力作用时更易受伤。肝损伤后常有严重的出血性休克,并因胆汁漏入腹腔,引起胆汁性腹膜炎和继发感染。
(一)发病原因
多见于腹部钝器伤或摔伤、撞伤事故,多为间接性震动伤,极少为直接受力损伤。常为摔伤、撞伤、或车祸等严重闭合伤中的一部分,因此就有可能诊断严重明显外伤如头颅伤、多发骨折等而忽略脾破裂,或诊断脾破裂而忽略其他器官损伤。脾为实质性器官,被膜张力较高,质地较脆,为腹内固定性器官,但又有一定的活动度,易受强烈振动而破裂或撕裂。正常脾在左季肋保护之下不易受伤,但强烈震伤下,仍为腹内最易破裂之器官。如果脾大而有病变,特别是充血的大脾,暴露于季肋之下,则更易破裂。腹部钝挫伤及严重摔伤撞伤等,脾破裂的发生率占首位。常与肝破裂同时存在。因病增大之脾则破裂的机会更高,可因不注意的轻微损伤而致破裂,称为“脾自然破裂”。
(二)发病机制
因脾膜张力高,破裂后不易对拢,故易出血不易止住。内出血为突出的病理,常因大量出血而引起休克。因脾被膜薄,脾周围缺乏结缔组织,破裂后,血流入自由腹腔,破口处难得保留血凝块而粘连愈合,即使暂时止血,再出血的可能性也较大。
单纯脾破裂的典型症状为左上腹受直接重击或严重摔伤撞伤后,患儿不能立刻直立,特别是左腹屈曲。甚至不能立起,卧位喜左侧向下、腰向前弯曲,不敢活动。不久出现腹痛、腹胀,精神不佳,拒食。严重者面色苍白、出冷汗、烦躁不安等休克前期症状。
左上腹触诊有压痛,叩诊浊音。腹腔穿刺为血腹则诊断基本确定。如患儿情况允许移动,做B超检查可显示脾外形及裂口,并能估计出血量与有无血肿形成,为必要时手术前重要诊断方法。血象早期基本上正常,十余小时后可见明显贫血。
由于脾破裂多为摔伤、撞伤等复杂伤的一部分,因此必须对每个患儿都作全身系统检查,包括:五官反应、颈部活动、胸部听诊、四肢脊柱以及血尿常规,伤后至少观察6h。必要时作X片、CT、MRI等检查,争取安全、快速确诊。
如果考虑为脾自然破裂或病理性大脾破裂,则需进一步诊断脾大的原因,以便止血后进行根治。
腹腔镜在脾破裂诊治中作用不大。只在血腹量不大,观察3天而腹征无进展时,可以代替开腹探查。
有外伤史和上述临床表现应警惕脾破裂的发生,结合辅助检查可确诊。
左上腹触诊有压痛,叩诊浊音,腹腔穿刺为血腹则诊断基本确定,如患儿情况允许移动,做B超检查可显示脾外形及裂口,并能估计出血量与有无血肿形成,外周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量进行性下降。应做腹部B超检查,必要时做X线、CT、MRI等检查。
常因大量出血而引起休克,血容量不足超越代偿功能,就会呈现休克综合病征。心排出血量减少,尽管周围血管收缩,血压依然下降。组织灌注减少,促使发生无氧代谢,形成乳酸增高和代谢性酸中毒。血流再分布,使脑和心供血能得到维持。血管进一步收缩会招致细胞损害。甚至死亡。脾破裂常是复杂伤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