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又称附骨疽,是整个骨组织的慢性化脓性疾病。多数是由急性感染消退后遗留的慢性病灶或窦道而经发的,也有一开始就呈慢性病变过程。一般四周后为慢性期,急性病症消退后仍有死骨、窦道、死腔,既为慢性骨髓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是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延续,往往全身症状大多消失,只有在局部引流不畅时,才有全身症状表现,一般症状限于局部,往往顽固难治,甚至数年或十数年仍不能痊愈。目前,对大多数病案,通过妥善的计划治疗,短期内可以治愈。
本病主要需与关节结核和其他非感染性关节炎鉴别关节结核发病较缓慢病程长局部症状和功能障碍不如化脓明显患病关节骨破坏常呈边缘性小缺损且常上下对称有较明显的骨疏松关节间隙呈缓慢狭窄骨增生不如化脓严重晚期骨端可破坏严重关节半脱位或全脱位且很少发生骨性强直 其他非感染性关节炎(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以成年人或青年人多见也大都缺乏急性病程和严重的骨破坏有关实验室检查可协助鉴别关节内穿刺抽液检查可快速作出正确诊断
形成慢性骨髓炎常见的原因如下:
(一)在急性期未能及时和适当治疗,有大量死骨形成。
(二)有死骨或弹片等异物和死腔的存在。
(三)局部广泛疤痕组织及窦道形成,循环不佳,利于细菌生长,而抗菌药物又不能达到。
(四)主要病因还有急性骨髓炎没有积极治疗。
一、临床表现:
临床上进入慢性炎症期时,有局部肿胀,骨质增厚,表面粗糙,有压痛。如有窦道,伤口长期不愈,偶有小块死骨排出。有时伤口暂时愈合,但由于存在感染病灶,炎症扩散,可引起急性发作,有全身发冷发热,局部红肿,经切开引流,或自行穿破,或药物控制后,全身症状消失,局部炎症也逐渐消退,伤口愈合,如此反复发作。全身健康较差时,也易引起发作。由于炎症反复发作,多处窦道,对肢体功能影响较大,有肌肉萎缩;如发生病理骨折,可有肢体短缩或成角畸形;如发病接近关节,多有关节挛缩或僵硬。
二、诊断:
1.病史
注意发病原因及经过,有无碎骨片从窦道排出,有无创口反复破溃流脓史,了解最后一次发作的时间与病程及经过何种治疗。
2.体检
注意有无肢体畸形、关节挛缩及功能障碍。注意有无窦道及其数目、部位、分泌物性质、周围瘢痕情况,有无急性炎症等。
3.化验
创口分泌物应做涂片检查及细菌培养,并做抗生素敏感度测定。
4.X线检查
患区正侧位X线摄片,必要时可行CT或体层摄影,以明确死骨及空洞所在的部位。有窦道者,应行窦道造影,以了解窦道的方向、范围与深度。
本病的辅助检查主要是依靠X线检查,一般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的结果可以确诊。
X线表现:X线照片可显示死骨及大量较致密的新骨形成,有时有空腔,如系战伤,可有弹片存在。布劳德氏脓肿X线照片显示长骨干骺端有园形稀疏区,脓肿周围骨质致密。加利氏骨髓炎骨质一般较粗大致密,无明显死骨,骨髓腔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