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斜视是一种潜在性眼位偏斜,但能在融合反射控制下保持双眼单视,以强制两眼球保持在正位而不显出偏斜,一旦大脑融合作用遭到阻断(如一眼被遮盖时)或失去控制(如在过度使用目力或精神疲劳时),眼位偏斜就会表现出来。因此,隐斜视与显斜视之间,只是程度上而不是性质上的区别。
要和麻痹性斜视、共同性斜视、先天性胸锁乳突肌纤维化鉴别。
正常情况下两眼视轴在注视远方物体时应该保持平行,两眼运动应是协调、平衡的,能够通过双眼的融合机能维持眼位使其能够保持对同一目标的注视。当眼球位置或运动异常引起双眼视轴分离时就称为斜视。斜视的发病率在国外为2.7~7.2 %,国内报道为1~1.5 %,麻痹性斜视是其中一类伴有眼外肌或其支配神经异常的斜视。儿童麻痹性斜视更易引发弱视,并常常伴有异常头位,对儿童的危害更大。
两眼视轴不互相平行,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以致一眼正位时另一眼偏斜,但各注视方位斜视度无明显差异,称为共同性斜视。根据眼球偏斜方向分为共同性内、外、上、下斜视,其中以共同性内、外斜视最常见,上、下斜视少见。病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眼外肌解剖异常;2.屈光不正,远视眼调节过度易致共同性内斜;近视眼调节与集合不平衡易诱发共同性外斜;3.融合力不足;4.器质性病变致视力低下;5.遗传因素
与显斜视基本相同。共同性者较为多见,其所以成为隐斜视是由于偏斜程度较轻,维持双眼单视的大脑融合功能较强,因此平时尚能保持双眼轴平行而不显斜视;非共同性者常出现在麻痹性斜视早期或恢复期,轻度的眼外肌麻痹被融合功能控制而表现为隐斜视。
主要并发视力疲劳。视力疲劳是指从事近距离工作或学习,由于过度使用视力而产生的眼睛疲劳。此症好发于从事近距离精密工作、电脑工作或者照明不足以及患有近视、远视、老光等屈光不正及身体衰弱的人。患者一般的症状是:视物稍久则模糊,有的甚至无法写作或阅读,眼睛干涩、头昏痛,严重时可出现恶心、呕吐等。
视力疲劳是目前眼科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的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有近距离工作不能持久,出现眼及眼眶周围疼痛、视物模糊、眼睛干涩、流泪等,严重者头痛、恶心、眩晕。它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一组疲劳综合征。其发生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 (l)眼睛本身的原因,如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调节因素、眼肌因素、结膜炎、角膜炎、所戴眼镜不合适等; (2)全身因素,如神经衰弱、身体过劳、癔病或更年期的妇女; 测测葆 (3)环境因素,如光照不足或过强,光源分布不均匀或闪烁不定,注视的目标过小、过细或不稳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