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又称Rieger中心性视网膜炎、青年性出血性黄斑病变。本病为发生于黄斑部及其周围的弧立的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灶,伴有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及出血。临床上并不少见,一般为单眼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下。以视力减退、有中心暗点及视物变形为主要症状。病程半年至1年,半数二年内自行缓解,不扩大。
需要与中间部葡萄膜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疾病相鉴别。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是以黄斑部及其附近局限性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为特征的常见眼底病变,国内临床上常简称“中浆”。近年来,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的出现,为进一步研究CSC提供了新的方法,也对其发病机制有了新的认识。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多见于青年及中年男性,多为单眼发病,有自愈和复发倾向。
( 一)发病原因 国外文献中以弓形虫(toxoplasma)感染最多见,约占总病例数的1/3以上,其他为结核、梅毒、组织胞质菌病(histoplasmosis)等。但在我国则多与结核有关。
(二)发病机制 炎症原发于脉络膜,肉芽肿性炎症易于诱发新生血管,来源于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的新生血管,经被损害的Bruch膜及色素上皮侵入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形成新生血管膜及随之而来的渗出、出血、机化等一系列病理改变。
1.胸部X射线摄片。
2.眼底及荧光造影所见 本病整个病程可分为2期:
(1)活动期:裂隙灯显微镜加前置镜或接触镜检查后部玻璃体,部分病例在检查者经暗适应后可见极其轻微的尘埃状或线结状灰白色混浊。检眼镜下,在黄斑中央或其附近有灰白色圆形或类圆形渗出性病灶,大小为1/2~1PD,微微隆起,境界欠清。渗出病灶周围有锯齿形的环状或眉月状出血(图1)。FFA可见灰白色渗出病灶内在动脉期开始已显荧光,呈辐射状或颗粒状,并迅速扩大增强成强荧光斑,直至造影晚期仍持续不退,提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有新生血管存在。病灶周围出血处荧光遮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