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信息
提问咨询
疾病指南
找好医生
手机应用
应用中心
登录
|
注册
首页
咨询列表
疾病指南
找好医生
手机应用
免费提问
*
疾病名称:
疾病别名:
疾病部位:
--请选择--
背部
腹部
颈部
皮肤
全身
生殖部位
四肢
头部
臀部
胸部
腰部
男性股沟
女性盆骨
上肢
下肢
鼻
耳
口
头
眼
牙
眉
毛发
盆腔
其他
男性胸部
女性胸部
添加部位
--请选择--
背部
腹部
颈部
皮肤
全身
生殖部位
四肢
头部
臀部
胸部
腰部
男性股沟
女性盆骨
上肢
下肢
鼻
耳
口
头
眼
牙
眉
毛发
盆腔
其他
男性胸部
女性胸部
删除部位
科室分类:
--请选择--
内科
外科
儿科
传染病科
妇产科
精神心理科
皮肤性病科
中医科
肿瘤科
骨科
康复医学科
麻醉医学科
介入医学科
其他科室
营养科
五官科
医技科
医学影像学
--请选择--
皮肤科
性病科
白癜风
胎记
牛皮癣
--请选择--
--请选择--
内科
外科
儿科
传染病科
妇产科
精神心理科
皮肤性病科
中医科
肿瘤科
骨科
康复医学科
麻醉医学科
介入医学科
其他科室
营养科
五官科
医技科
医学影像学
--请选择--
皮肤科
性病科
白癜风
胎记
牛皮癣
--请选择--
--请选择--
内科
外科
儿科
传染病科
妇产科
精神心理科
皮肤性病科
中医科
肿瘤科
骨科
康复医学科
麻醉医学科
介入医学科
其他科室
营养科
五官科
医技科
医学影像学
--请选择--
儿科综合
小儿外科
儿童保健科
新生儿科
小儿骨科
小儿神经内科
小儿呼吸科
小儿血液科
小儿耳鼻喉科
小儿心内科
小儿康复科
小儿精神科
小儿肾内科
小儿消化科
小儿皮肤科
小儿急诊科
小儿内分泌科
小儿泌尿外科
小儿感染科
小儿心外科
小儿胸外科
小儿神经外科
小儿整形科
小儿风湿免疫科
小儿妇科
--请选择--
--请选择--
内科
外科
儿科
传染病科
妇产科
精神心理科
皮肤性病科
中医科
肿瘤科
骨科
康复医学科
麻醉医学科
介入医学科
其他科室
营养科
五官科
医技科
医学影像学
--请选择--
儿科综合
小儿外科
儿童保健科
新生儿科
小儿骨科
小儿神经内科
小儿呼吸科
小儿血液科
小儿耳鼻喉科
小儿心内科
小儿康复科
小儿精神科
小儿肾内科
小儿消化科
小儿皮肤科
小儿急诊科
小儿内分泌科
小儿泌尿外科
小儿感染科
小儿心外科
小儿胸外科
小儿神经外科
小儿整形科
小儿风湿免疫科
小儿妇科
--请选择--
*
疾病内容:
天疱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间接免疫荧光检查发现,在病人的血清中有抗表皮棘细胞间物质的特异抗体,即天疱疮抗体,主要是IgG。血清中天疱疮抗体滴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天疱疮抗体的反应部位在病理组织学上是天疱疮的发病部位。而幼年型类天疱疮是一种以表皮下水疱为特征的,婴幼儿多发的慢性皮肤病。
疾病鉴别:
需与本病鉴别的有: 1.先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此病多于生后或1岁以内发病,水疱多为松弛性水疱,好发生在摩擦部位。组织病理所见为表皮内或表皮下疱,细胞浸润很少。直接和间接免疫荧光均阴性。 2.疱疹样皮炎。 3.儿童线状IgA大疱性皮肤病 本病与这两种皮肤病鉴别的关键,在于皮肤的直接免疫荧光检查。 直接免疫荧光检查:类天疱疮为IgG和C3在基底膜带呈线状沉积;疱疹样皮炎为IgA和C3在真皮乳头顶部和(或)基底膜带呈颗粒状沉积,而线状IgA大疱性皮肤病则为大疱性皮肤病为IgA基底膜带呈均质线状沉积。
疾病原因:
(一)发病原因 类天疱疮为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其抗体主要是Ig,少数为IgA、IgM。80%的患儿血清中可检出此抗体。抗原与抗体结合,通过经典补体激活途径导致基底膜损伤,形成临床上的皮肤损害。 (二)发病机制 表皮下疱,疱内以嗜酸性细胞为主,还有嗜中性白细胞,疱顶表皮大致正常,真皮乳头水肿,浅层血管丝周围及乳头部有大量嗜酸性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还可有少数嗜中性白细胞。
常见症状:
根据皮肤损害可分为大疱型、小疱型、红斑型和局限型。儿童主要为小疱、大疱型,基本损害为直径0.5cm左右的张力性小疱和大疱,最大直径可达7cm,疱壁厚且紧张,尼氏征阴性,疱液清亮,偶为血性,在正常皮肤或红斑基础上发生。好发于躯干及四肢伸侧。约25%患者有黏膜损害,可在口腔、咽、外阴和肛周等黏膜处发生水疱及糜烂。自觉有程度不等的瘙痒,水疱破裂后如无继发感染,可很快干燥结痂,痂脱落后可留下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斑。如无适当治疗,皮疹可此起彼伏或成批出现。 根据水疱特点,轻中度瘙痒,结合组织病理所见及免疫荧光检查,不难诊断。
需做检查:
30%~50%患者末梢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取大疱周围皮肤做直接免疫荧光检查,80%患者示基底膜带有IgG呈线性沉积,100%患者有C3在此呈线状沉积。少数患者可同时有IgA和IgM沉积。取活动期患者的血液做间接免疫荧光检查,70%~80%的病例血清中有抗表皮基底膜带抗体。免疫电镜检查示IgG和C3沉积在基底膜的透明带上部及基底细胞胞浆膜的半桥粒上。电镜检查示表皮真皮分离发生基底膜的透明带。 若临床伴有中毒症状,应做X线胸片、心电图等检查。
疾病预防:
1.保持床褥清洁平整、皮损面积大者,所有布类均消毒后使用。 2.病室每天紫外线消毒1次每次30分钟--1小时。 3.修平病人指甲避免抓破疱壁。 4.皮损有糜烂渗液及脓性分泌物或有恶臭,遵医嘱可用1:8000高锰酸钾液湿敷,痂皮厚者用消毒植物油浸润后适当去除有大疱者,先抽尽疱液,再外敷中药。 5.避免受凉防止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盐饮食。 6.随时观察体温的变化。
并发症:
幼年型类天疱疮常伴不同程度发热、厌食、神疲乏力等。由于皮肤大面积糜烂,大量体液外渗,蛋白质、电解质及体液丢失过多,身体衰弱,容易合并败血症、肺炎等继发感染。颊黏膜是最常见的受累部位。咽、喉及食管黏膜亦可受累,这些部位受累可能导致病人摄食、咀嚼及吞咽困难。
修改原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服务条款
隐私条款
粤ICP备2023094852号
营业执照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