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农皮炎(rice-farmer’s dermatitis)是指农民在水稻播种、收割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皮炎,和长期的接触农田水,而未采取保护措施,以及稻草纤维刺破皮肤造成损伤有关。
本病主要和其他过敏性皮炎相鉴别,具体鉴别项目如下述:
1.丘疹性荨麻疹:本病常由蚊子、臭虫、蚤、虱、螨、蠓等叮咬后引起的过敏反应。昆虫通过其口器刺入皮肤吮血,其唾液及部分口器残留皮内是引起本病的原因,田间工作可接触到此类昆虫,故需要进行鉴别。
2.湿疹:本病临床症状和稻农皮炎相似,但湿疹他有典型的皮损特点,且结痂后可有黄色分泌物流出,抗过敏治疗止痒迅速。
3.皮肤药疹:单纯从皮疹上难和稻农皮炎相鉴别,药疹通常有明确的服用某类药物的病史后出现皮疹。
本病主要检查皮肤的皮损特点,其次本病原因和过敏因素也具有相关性。稻农皮炎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常明显增高。T淋巴细胞数减低,其中CD8低下明显。B淋巴细胞数常见增高。血清中IgE大多数明显增高。IgG、IgM可有轻度增高,大多数可有IgA低下。
2.灭螺和灭尾蚴 结合农业上施用化肥及农药进行,可以选用稀氨溶液(氨水,用量15~25kg/亩)、碳酸氢铵(用量15kg/亩)、五氯酚钠(在水深5cm时,用0.5kg/亩)、氯硝柳胺(10×10–6),茶子饼(20kg/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