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血管损伤是常见的严重创伤之一,约90%发生在一侧肢体。战时下肢血管损伤多见,平时上肢多见,四肢动脉血管损伤的程度依次为:股动脉、肱动脉、腘动脉。
应该鉴别动脉损伤和脓肿,从古至今这种误诊一直有发生。由于贯通伤伴有血肿,出血可自行停止,周围动脉搏动正常。血管切线形损伤,伤口封闭后在几天至几星期后发生血肿和假性动脉瘤。由于血肿压迫周围神经可引起疼痛,也有水肿浸润可误诊为脓肿。
四肢的血管损伤可由锐性致伤因素如枪弹,刀刺伤等引起;也可以因生产作业,交通事故等过程中的钝性致伤因素如挤压伤,钝性暴力伤等引起,其中钝性外力所致的骨折及关节脱位常伴有其周围血管损伤,损伤可以是开放性的,也可以是闭合性的。
1.出血
肢体主要血管断裂或破裂均有较大量出血。开放性动脉伤出血呈鲜红色,多为喷射性或搏动性出血;闭合性主要血管损伤时,损伤部位肢体常因内出血而显著肿胀,时间稍长者有广泛皮下淤血,有时形成张力性或搏动性大血肿。
2.休克
出血较多者因血容量减少,可出现低血压并导致休克。
3.肢体远端血供障碍
表现为肢体远端动脉(如桡动脉、足背动脉等)搏动消失或微弱。但应注意,肢体远端动脉搏动弱不一定是动脉伤,而搏动正常也不能完全排除动脉伤的可能,例如有的动脉部分断裂或动静脉部分断裂伤,仍可触及远端动脉搏动;而肢体暴露于外界寒冷气候或伤员处于休克状态时,皮肤苍白、皮肤温度下降、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及静脉充盈差是血供障碍的表现。肢体疼痛、肢体呈套式感觉障碍和肌肉主动收缩差为肢体缺血引起,并应排除周围神经损伤。
1.动脉造影和其他检查
对诊断、定位困难的病例,可作动脉造影术,以发现可能存在的动脉多处伤。对晚期血管伤、假性动脉瘤或动静脉瘘,应作动脉造影,以明确损伤部位、范围和侧支循环情况。
多普勒超声波检查和B型超声波检查对血管伤的诊断,近年来使用较多,准确性较高。即使指动脉损伤应用Doppler听诊法也可清楚查明。
2.手术探查
临床症状显示主要动脉伤可能性较大而不能确诊的病例,应立即作手术探查,虽有阴性探查可能,但如延误处理,可造成肢体或生命丧失。
及时彻底治疗外伤。
1.出血:开放性血管伤可引起外出血,喷射状鲜红血液为动脉出血,出血量大可引起休克;外溢状暗红色血为静脉出血;广泛性渗血为毛细血管出血。
2.休克:大血管损伤可因大量失血而休克,闭合性血管伤大量血液流入组织间隙引起肿胀瘀血或流入胸腔,腹腔或盆腔引起内出血。
3.肢痛:动脉损伤引起肢体急性缺血,组织缺氧,出现剧痛,缺血1—2小时后,肢体感觉麻木或消失,缺血4小时后肌肉麻痹,失去收缩功能。
4.动脉损伤肢体远端搏动消失,皮肤苍白,皮温下降,肢体萎陷;静脉损伤则远端发绀或紫斑,皮温降低,严重肿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