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简介:
电生理科的前身神经电生理室创建于1985年,当时隶属于神经内科。1988年电生理科成立,成为独立的医技科室。当时,拥有副主任医师1名、医师1名、护士2名,仪器设备仅有日本光电4217型脑电图仪、丹麦2000型肌电图仪和美国彩色二维超声多谱勒仪。1988年引进丹麦诱发电位仪,在全市首次将听觉诱发、视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应用于临床,并在全市首次开展听神经瘤的术中诱发电位监测。1990年在全市首次引进具有电子计算机分析控制技术的丹麦脑电地形图仪,首次在全市开展脑地形图检查。1991年首次在全市引进颅脑彩色多谱勒仪,从三维角度评价脑血管功能,无创性诊断脑血管狭窄、闭塞、痉挛。1994年引进日本电平衡仪,为眩晕征诊断、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1998年在全市首次引进Keypoint肌电诱发电位仪,使神经肌肉疾病、神经肌肉接头疾病诊断更为明确,并在全市首次开展臂丛及周围神经损伤术中监测及术中超强刺激治疗。从而确保手术部位准确性、安全性及手术疗效的可靠性。2000年首次在东三省地区引进日本光电1518型走纸-无纸视频脑电图机,率先在东三省地区开展癫痫及发作性疾病的睡眠、蝶骨电极、视频脑电图检查。2001年首次在大连市引进TC4040颅脑彩色多谱勒超声仪,使无创性检查颅内颅外动脉血管疾病手段更为精确。2004年始协助神经外科开展癫痫外科手术治疗,将数字化128导视频脑电图应用于癫痫外科术前评估及术中致痫灶定位,从而确保致痫灶定位的准确性及手术成功,填补了大连市空白。2005年率先在东三省地区开展单纤维肌电图的临床应用,使神经肌肉接头病、周围神经病、运动神经元病的诊断更为明确。二十多年来,多次派出医生去美国、香港、北京协和医院、宣武医院、北京301医院等进修培训,使我科电生理诊断水平不断提高,不仅为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提供了准确、可靠依据,而且也为兄弟医院培养了一批专业人员。并不断引进新技术,开展临床科研工作。近五年来,率先在全市开展《后颅凹肿瘤术中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分析》获大连市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三等奖,《癫痫病灶切除术中皮层电图检测应用》获大连市医药卫生新技术应用二等奖。《根型坐骨神经痛的电生理研究》等50余篇学术论文刊登于国家级杂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电生理检查分析》等30余篇论文在中华医学会年会上交流。现在,我院电生理科已成为拥有先进仪器设备、一流诊断技术、集医、教、研于一体的神经电生理中心,其各项技术水平均在全市处于遥遥领先水平。
学科带头人简介:
郑晓君,女 ,46岁。1984年8月毕业于大连医科大学医疗专业。1985年5月—1993年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任住院医师、主治医生。1993年—2004年从事神经电生理工作,任副主任医师。1998年始任电生理科科主任。2003年取得主任医师任职资格。1995年于北京协和医院进修神经内科临床、肌电图与诱发电位,1996年于北京友谊医院进修脑电图、肌电图与诱发电位,2001年于上海华山医院手外科进修肌电图与诱发电位,同年于上海曙光医院全国伤残鉴定中心进修肌电图与诱发电位,2002年于北京协和医院进修脑电图与TCD,2003年于北京301医院进修眼震电图,2004年于北京宣武医院进修脑电图。多年来,在神经内科临床及神经电生理工作中,不断将神经电生理技术应用于临床,开展脊柱手术术中电生理监测、后颅凹肿瘤术中诱发电位监测、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电生理学监测、臂丛及周围神经损伤的术中神经电图—肌电图监测及术中超强电刺激术促进神经再生的临床应用。不断将神经电生理技术应用于骨科、神经内外科、手足外科术中监测及疑难杂症诊断与鉴别诊断。撰写论文30余篇,均刊登于国家级杂志。
先进技术:
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在运动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数字化视频脑电图在癫痫及非癫痫性发作性疾病中的应用、下运动神经元性疾病损害的肌电图检测、定量感觉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单纤维肌电图的临床应用、臂丛及周围神经损伤的术中监测及超强电刺激术促进神经再生的临床应用。
专业技术队伍建设:
电生理科现有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3人,均具有多年神经内科临床经验及电生理检测经验,系统接受国内先进电生理科进修培训,各项检测水平处于全市领先水平。
先进医疗设备:
Keypoit.net肌电诱发电位仪、丹麦Medtronic运动诱发电位仪、定量感觉诱发电位仪、64导走纸-无纸一体视频脑电图仪、德国EME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
在 xx xx 的医院中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