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信息
提问咨询
疾病指南
找好医生
手机应用
应用中心
登录
|
注册
首页
咨询列表
疾病指南
找好医生
手机应用
免费提问
*
科室名称:
*
所属医院:
*
科室分类:
*
科室简介: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成立于1986年,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与不懈努力,科室在基础建设、人才培养和技术发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并紧跟医学前沿,在消化领域形成了科学、严谨的诊疗体系,消化科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科内设有门诊、病房、胃镜室、胃肠动力检查室。开放床位31张 每年平均收治住院病人1000余例次 消化门诊常年配有高 中级职称人员出诊 专科年门诊量平均10000例次以上 我科内镜室拥有最先进的电子胃镜、结肠镜及电子十二指肠镜,完备的消化内镜下诊治辅助设备,常规进行胃 肠镜 胰 胆管造影等检查及十数项国内先进或领先的内镜治疗 每年内镜诊治1万余例次。同时,我科拥有自动化幽门螺旋杆菌检测仪、胃肠动力检测仪等先进设备,在胃肠动力疾病及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诊疗领域达先进水平。 消化内镜室目前设有2间胃镜检查室、1间肠镜检查室、洗消室、诊断室、设备室及候诊大厅。拥有先进的Olympus260内镜系统、完善的图文处理系统、EBBR高频电刀、射频治疗仪、微波治疗仪及各种内镜诊断、治疗器械。常规开展胃镜、结肠镜、十二指肠镜检查及各种内镜下治疗,每年接待本地及周边地区就诊患者10000余例次,是目前本地区最大的内镜中心。 主要诊疗项目: 食管疾病:胃食管反流病、霉菌性食管炎、腐蚀性食管炎、食管良性肿瘤、Barrett食管、食管裂孔疝、食管贲门撕裂综合征、弥漫性食管痉挛、贲门失弛缓症、其他食道良恶性狭窄。 胃部疾病: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Dieulafoy溃疡、胃息肉、胃MALT淋巴瘤、胃石、上消化道异物、胃扭转、胃潴留、Menetrier病、功能性消化不良。 肠道疾病:十二指肠炎、Peutz-Jehers综合征、嗜酸性胃肠炎、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吸收不良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菌群失调相关性腹泻、伪膜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缺血性结肠炎、大肠息肉。 肝脏疾病:肝硬化及其并发症(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症、自发性腹膜炎等)、肝内胆汁淤积症、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性肝病、急慢性肝功能衰竭、原发性肝癌。 胆胰疾病:胆石症、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胆道蛔虫症、胆囊炎。 各种消化系常见症状的鉴别诊断(腹痛、呕吐、腹泻、黄疸、腹水、便秘等)。 特色诊疗项目: 一、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治疗 静脉曲张性出血:内镜下治疗门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居国内先进水平 每年进行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套扎治疗及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治疗100余例 急诊出血抢救成功率达95%以上,一大批患者从这种积极的治疗措施中受益 明显延长了生命。 非静脉曲张性出血:每年收治急性大出血病例百余例 针对出血灶的性质 部位 大小 血管直径 选择注射 射频 电凝 血管夹止血方法 使98%以上病人的病情得到满意控制 配合药物治疗 并帮助其调整生活饮食习惯 明显减少了复发出血率 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治疗性ERCP ERCP(逆行胰胆管造影)对于各种胆道疾病、急慢性胰腺炎、胰腺癌、需要行Oddis括约肌功能测定的患者,能提供可靠的影像诊断,尤其对于胆总管结石、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可同时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胆总管碎石、取石,鼻胆引流术(ENBD)等,快速去除病因,加速恢复,同时避免了手术的痛苦。胆管癌、胰腺癌晚期支架置入术,有效解除胆道恶性梗阻病人的黄疸 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 三、消化道良、恶性狭窄的内镜下治疗 消化道良性狭窄如贲门失迟缓症、化学性烧伤、术后瘢痕等,恶性狭窄如食管或贲门恶性肿瘤晚期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对于狭窄患者,病人多表现为吞咽困难、胸痛和体重下降。内镜下的球囊扩张或萨氏探条扩张治疗可缓解梗阻症状。晚期食管癌、贲门癌及食管癌术后狭窄患者,内镜下的食管金属支架置入术是治疗此类疾病的最佳选择,疗效确切。贲门失弛缓症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有效缓解吞咽困难的症状,并减少并发症发生。 四、胃镜下胃石症机械碎石术 胃结石患者多因为空腹进食大量山楂、柿子等引起,患者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出现消化道大出血、胃穿孔等并发症,我科采用机械碎石器对胃石进行多次切割,使之碎成小块后排出,取得满意疗效。 五、消化道息肉胃镜下切除术 消化道息肉是临床常见的疾病,我科应用高频电、射频、微波等设备切除上、下消化道息肉,安全、微创、经济,疗效确切。 六、消化道早癌的诊断 内镜下粘膜染色技术,大大提高了Barrett食管、食管早期癌、胃早期癌及大肠良恶性肿瘤的诊断率。并引进近年发展起来称为“电子染色”的全新的内镜成像诊断技术--内镜窄带成像术(NBI)。窄带成像系统具有普通内镜和NBI两种工作模式,允许两种模式之间的快速转换,与色素内镜相比,无需染色,便可清晰地观察消化道黏膜表面的微细腺管形态及微血管形态,从而发现一些在普通内镜下难以发现的病灶,更加精确地引导活检,以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为患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改善预后及生存质量提供了基础。 七、食管压力测定、24小时食道PH值监测 我科拥有荷兰产食管压力测定系统,利用液压传感器,测量食管下段括约肌(LES)的静息压力、松弛率,食管各段的蠕动波幅、传导速度、残余压、食管上段括约肌(UES)静息压、松弛率,对于诊断上食管括约肌功能紊乱 贲门失弛缓症 弥漫性食管痉挛 胃食管反流病 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提供了量化指标,同时对于判断贲门失弛缓症治疗疗效和胃肠动力药物对于食管的作用等方面有很高价值。24小时食道PH值监测,为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所致的食管源性胸痛、咽喉炎、哮喘等食管外表现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有助于治疗方案的确定,有效地减轻了患者心理及生理负担。 门诊(0314)2279392 病区(0314)2279515 (0314)2279514 消化内镜室(0314)2279393
修改原因:
选择医院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台湾
香港
澳门
在
xx xx
的医院中查找:
该地区下的医院不存在,请先添加医院
添加医院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服务条款
隐私条款
粤ICP备2023094852号
营业执照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