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糜烂是指局限于胃粘膜的浅溃疡。并不是所有的胃糜烂都发展为胃溃疡,一般称胃糜烂引起上消化道出血为急性糜烂性胃炎,有时十二指肠粘膜也可出现糜烂,引起出血。 胃糜烂与胃溃疡有所不同。胃溃疡是穿透粘膜肌层,愈合后不可避免地留有纤维瘢痕,表面为一层上皮所覆盖,粘膜肌层不能再生。胃糜烂的定义是不穿透粘膜肌层,因而愈合后不留任何痕迹。
1.药物:①非甾体抗炎药,包括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消炎痛)等。该类药物可通过胃黏膜直接损伤及抑制环氧合酶损伤。②抗肿瘤药。
2.应激:严重创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颅内病变、败血症、严重器官病变及多器官功能衰竭均可致本病。应激时:①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增多,导致胃黏膜血管收缩而血流量减少,黏膜缺血造成黏液和碳酸氢钠分泌不足,局部前列腺素合成及再生能力下降,胃黏膜屏障作用减低,造成黏膜损害;②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导致胃酸分泌亢进,黏膜侵袭因素增强;③ 胃肠运动功能减弱及幽门功能失调可导致胆汁和胰液反流而造成胃黏膜屏障破坏。
3.酒精:酒精的亲脂性和溶脂性能导致胃黏膜屏障破坏,上皮细胞损害,黏膜内出血和水肿亦可导致胃酸分泌亢进造成黏膜损伤。 本病突然起病,临床上以上消化道出血为本病的主要表现,其发生率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1/4以上,仅次于消化性溃疡出血。轻者仅大便潜血阳性,而多数患者有呕血与黑便。出血随病情反复而呈间歇性发作。通常本病的病情较消化性溃疡出血严重,虽然经过大量输血,血红蛋白较难升高。
诊断: 一般胃糜烂都有发病征兆的,比如饭后1小时胃部会疼痛、半夜有时胃部也会疼痛以及饭前1小时也有类似情况。胃糜烂与胃溃疡有所不同。胃溃疡是穿透粘膜肌层,愈合后不可避免地留有纤维瘢痕,表面为一层上皮所覆盖,粘膜肌层不能再生。胃糜烂的定义是不穿透粘膜肌层,因而愈合后不留任何痕迹。严格的说,胃糜烂是指局限于胃粘膜的浅溃疡。其深度不超过粘膜肌层,也有人把它认为是胃溃疡的早期阶段或前期阶段。(需要指出:并不是所有的胃糜烂都会发展为胃溃疡,一般称胃糜烂引起上消化道出血为急性糜烂性胃炎,也有人称之为出血性胃炎,或急性胃粘膜病变,有时十二指肠粘膜也可出现糜烂,引起出血。)
鉴别诊断:胃溃疡与胃糜烂不同,前者穿透粘膜肌层,愈合后不可避免地留有纤维瘢痕,表面为一层上皮所覆盖,粘膜肌层不能再生,后者的定义是不穿透粘膜肌层,因而愈合后不留任何痕迹。
诊断: 一般胃糜烂都有发病征兆的,比如饭后1小时胃部会疼痛、半夜有时胃部也会疼痛以及饭前1小时也有类似情况。
预防: 1.应多吃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平时以营养丰富、含渣滓少、易于咀嚼、容易消化的食物为宜。如果溃疡严重或有少量胃出血时 ,则应以流质饮食为宜 ,如牛奶、面糊、米粥等 ,这样不仅可供给病人较多营养 ,而且牛奶可中和胃酸 ,有利于止血 ,但要忌食肉汤、鸡汤和甜食 ,因为它们能促使胃酸分泌 ,对溃疡的愈合不利。
2.少吃或不吃油炸食物 ,忌食生冷、过硬或过热的食物。油煎或油炸的食物或生冷、过硬、过热的食物不仅不易消化 ,而且还会促使胃酸过度分泌 ,直接损伤溃疡面。另外 ,太热的食物还会使血管扩张 ,容易引起胃出血。而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咖喱、过量的食盐、酱油、香料及糖果、咖啡、浓茶、烟类等 ,均可刺激溃疡和胃粘膜 ,增加胃液酸度 ,所以也应尽量避免食用。
3.应定时进餐 ,避免过饥过饱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每天要按时就餐 ,每餐进食量要有一个基本定量 ,吃得太饱会使胃负担过重。吃得过少 ,食物不能充分中和胃酸 ,有可能引起胃壁自身消化或因溃疡受胃酸刺激而引起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