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信息
提问咨询
疾病指南
找好医生
手机应用
应用中心
登录
|
注册
首页
咨询列表
疾病指南
找好医生
手机应用
免费提问
*
症状名称:
疾病部位:
请选择
背部
腹部
颈部
皮肤
全身
生殖部位
四肢
头部
臀部
胸部
腰部
男性股沟
女性盆骨
上肢
下肢
鼻
耳
口
头
眼
牙
眉
毛发
盆腔
其他
男性胸部
女性胸部
添加部位
所属科室:
--请选择--
内科
外科
儿科
传染病科
妇产科
精神心理科
皮肤性病科
中医科
肿瘤科
骨科
康复医学科
麻醉医学科
介入医学科
其他科室
营养科
五官科
医技科
医学影像学
--请选择--
--请选择--
*
症状介绍:
耳胀是因外邪犯耳,耳窍经气痹塞所致。以耳内胀闷不适,耳呜,听力下降,自听声增强,或鼓室有积液等为主要表现的耳病。 本病多见于西医所指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
症状原因:
1.风邪外袭,经气痞塞 寒暖不调,过度疲劳,风邪乘虚而袭。风邪可挟热、挟寒外袭,首先犯肺,肺气郁闭,气机不畅,经气痞塞,肺失宣降,津液不布,聚湿为痰,积于耳窍而发为本病。 2.肝胆湿热,上蒸耳窍 邪热内传肝胆;或七情内郁,肝气郁结,气机不调,内生湿热,循经上蒸耳窍而发为本病 3.运化失职,湿聚耳窍 先天禀赋不足,素体虚弱,或饮食失节,劳倦内伤,脾虚失运,水湿停聚,泛溢耳窍,发为本病。 4.邪毒滞留,气血瘀阻 耳胀失治、误治或反复发作,致邪毒滞留、气血瘀阻、闭塞耳窍而为病。
症状检查:
1.气耳镜检查或显微镜检查 鼓气耳镜检查方便易行,是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诊断方法,也是社区检查鼓膜的首选方法。它可以改变外耳道的气压,观察鼓膜的活动情况。如发现鼓膜动度减低,同时伴有鼓膜内陷、色泽由正常的灰白色半透明状改变为橘黄色或琥珀色,见到气液平面或气泡即可诊断。与普通耳镜相比较,鼓气耳镜有着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2.声导抗测试 声导抗测试是反映中耳功能的快速、有效的客观测听方法。由于鼓气耳镜对于2岁以下儿童的鼓膜和中耳情况判断困难,声导抗则提供了方便的测试。声导抗的鼓室压图可呈B型和C型。开始时咽鼓管功能不良或堵塞,中耳气体被吸收形成负压,鼓膜内陷,鼓室压峰压点向负压侧位移,以C型曲线多见。当病变逐渐进展,鼓膜更加内陷,出现鼓室积液,传音结构质量增加而使声导抗进一步增加,鼓室劲度加大,鼓膜和听骨链活动降低,峰压点就越偏向负值,当声顺减弱或无变化时则成为无峰的B型图。 一般认为,如鼓室导抗图为B型,结合临床可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但是,新生儿和婴儿出生后外耳和中耳结构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如1岁以内婴儿外耳道大小和直径的增加,使其顺应性也发生变化,导致外耳道共振增益和共振频率发生改变;随着生后6个月内鼓膜到镫骨底板距离的增长,增加了中耳含气腔,扩大了中耳腔的容积,此时乳突气化也增加,中耳腔容积增加使鼓膜的顺应性和控制低频传导方面受到重要影响;此外,中耳腔中存在的羊水和间叶细胞逐渐消失(可持续到生后5个月),也使得中耳总质量减少;镫骨密度降低,质量减少;听骨链关节之间和镫骨底板附着到卵圆窗上的紧密程度也在改变,这些都减少了抵抗成分。因此,常规的226Hz探测音测试的鼓室图不能真实地反映6个月以内婴幼儿中耳有无病变和中耳功能。因此大于4个月患儿使用226HZ的探测音,小于4个月的患儿使用高频率的探测音(1000Hz)。这样可使检查结果更加准确。 3.鼓膜穿刺或鼓膜切开术 在耳显微镜或内镜下,于鼓膜前下方进行穿刺或切开,若有浆液样或黏液样液体流出则可证实分泌性中耳炎的存在。其为一种有创性诊断方式,但鼓膜穿刺术是临床诊断中的金指标,不但可以明确诊断,同时可以达到治疗目的。 4.鼻咽部检查 成人患者,用鼻内镜或多功能纤维鼻咽镜直接观察鼻咽部及咽鼓管咽口情况。排除鼻咽部占位性病变。 5.颞骨高分辨率薄层CT 单侧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经过治疗无效,应警惕黏膜下型鼻咽癌累及咽旁间隙,压迫咽鼓管。如鉴别诊断需要,或需要排除鼻咽部和咽旁间隙占位者,颞骨高分辨率薄层CT可了解中耳情况,将CT片调到软组织窗时可观察咽旁间隙有无占位。必要时需进行增强扫描。
症状鉴别:
[诊断依据] 1.病程尚短,一般在3个月以内,有时可延至年余。 2.多有上呼吸道感染、中耳气压伤、变态反应病史。 3.自觉耳内胀闷、闭塞感,自声增强、耳鸣、听力减退。 4.鼓膜多有充血,稍内陷,光锥改变;若有鼓室积液时,则耳膜多呈橘黄色,光锥消失,有积液线,在咽鼓管吹张后可见鼓室有气泡。 5.鼓室积液时,穿刺可抽出淡黄色清液。 6.咽鼓管功能检查欠通畅。 7.听力检查多呈传导性聋,少数呈混合性聋。 8.声阻抗检查为声顺值偏低,曲线为低峰负压B型。 9.鼻腔或鼻咽部可有红肿;小儿患者,可能有腺样体肥大。 [鉴别诊断] 1.耳闭:因耳胀病程迁延而成,病程在3个月以上;耳膜内陷、增厚、混浊,无积液线,耳膜穿刺可见有少量粘稠分泌物,难以抽出。 2.鼻咽癌:鼻咽癌引起咽鼓管阻塞不通时,可导致持续或反复性中耳积液,在鼻咽部可查见肿瘤。
症状预防:
1.风寒袭肺证:病初起,耳内胀闷闭塞不适感,自声增强,听力减退,伴周身不适,头痛、鼻塞、流清涕。检查见耳膜稍内陷,无明显充血,鼻腔及鼻咽部粘膜微红微肿,自行咽管鼓吹张欠通畅。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疏风宣耳。 2.肺经风热证:病初起,耳内胀闷闭塞不适感,自声增强,听力减退,伴周身不适,微发热,头痛,或有咽痛,口微干渴。检查见耳膜内陷、轻度充血,以周边或松弛部明显,光锥有改变;鼻腔及鼻咽部、口咽部粘膜轻度红肿。舌质偏红,苔薄黄,脉浮数。清热宣肺。 3.邪入少阳证:耳内胀闷闭塞不适感,自声增强,听力减退,患侧可有轻微头痛,烦躁,口苦。检查见耳膜轻度内陷,周边部轻度充血。舌质偏红,苔薄色黄白,脉浮弦。和解少阳。 4.痰湿泛耳证:起病或长或短,耳内胀闷闭塞不适感,自声增强,听力减退。检查见耳膜呈橘黄色,有积液线如发丝,或见有气泡。穿刺可抽出淡黄色清液。舌淡红而胖、边有齿痕,苔薄,脉缓或细濡。除湿利耳。
修改原因: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服务条款
隐私条款
粤ICP备2023094852号
营业执照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