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分析:新生儿皮肤脓疱疮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与局部闷热潮湿导致细菌继发感染有密切关系 新生儿皮肤柔软,表层角质很薄且易脱落,局部防御能力差,稍有微小损伤,极易受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而引起脓疱疮.新生儿脓疱疮好发于颈部,耳后,尤以腋下最为多见,这是与新生儿娩出后就被立即包裹于襁褓内,上臂内侧与胸侧臂紧贴,局部易出汗,潮湿,加之汗液等分泌物刺激有关,如若合并细菌感染就会发生皮肤脓疱疮.夏秋天热时尤其好发脓疱疮.意见建议:局部治疗:以杀菌,消炎,止痒,干燥为原则.疱壁未破者可外搽10%硫黄炉甘石洗剂,每日数次.疱壁已破形成糜烂面或结痴者,局部常外敷1~3%黄连素或0.5%的新霉素软膏,或1%龙胆紫溶液,并在患处四面正常皮肤每隔二至三小时涂50%酒精,以减少自然接触传染的机会.生活护理:一是新生儿娩出后,如果体表胎脂过多过厚,应当用棉球蘸石蜡油将其轻轻擦去,特别是腋下要擦掉,以免脂类氧化成脂肪酸刺激皮肤. 二是应给新生儿穿着宽松的棉布睡衣,不要裸身直接包裹在襁褓里,以避免皮肤与皮肤紧贴,造成局部潮湿而导致细菌侵入继发感染. 三是要给新生儿勤洗澡和勤换内衣,每次洗澡后要注意拭干颈部,耳后和腋下等部位,既保持新生儿皮肤干净又保持相对干燥.
消化内科
哪些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高热、脓疱、胸腔积液、皮肤软组织感染、眼球突出、腹水、病灶、恶心
检查项目便常规、尿常规、血常规、痰液常规检查、脑脊液常规检验(CSF)、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浆膜腔积液、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
并发疾病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高热、脓疱、胸腔积液、皮肤软组织感染、眼球突出、腹水、病灶、恶心
常用药物头孢氨苄甲氧苄啶胶囊、夫西地酸口服混悬液、磷霉素钙甲氧苄啶胶囊、利福平胶囊、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阿米卡星洗剂、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
相关医院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 —— 8000元)
其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