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咨询列表 疾病指南 找好医生 手机应用 免费提问

您的位置:120健康网 > 疾病 > 毛孢子菌病

疾病
  • 医生
  • 医院
  • 科室
  • 疾病
  • 症状
  • 药品
赏金寻医
分享到:

疾病首页 疾病介绍 提问咨询 电话咨询 相关药品

  (一)发病原因

  毛孢子菌属真菌学分类为有丝孢子菌,属于担子菌门,系统发生与隐球菌属相近。实际上,包括了一个异质性的群体,多数毛孢子菌能同化多数碳源和氮源,使传统营养实验难于鉴别。毛孢子菌的生态学特征为既可见于环境中腐物寄生于水和植物中,也可分离于人体的特定部位(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和皮肤)。最近通过形态、在细胞壁中存在木糖,超微结构、免疫学特性、生理生化、辅酶Q系统、DNA-DNA杂交和部分26SrRNA序列分析,将本菌属重新划分为17个菌种和5个变种。其中有6种致病性菌:

  1.卵圆形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ovoides),可引起浅部真菌病即白毛结节和皮肤损害。

  2.墨毛孢子菌(T.inkin),主要分离自人体腹股沟区和肛门,可引起阴毛的白毛结节,也有两例引起系统性真菌病的报道,即心内膜炎和腹膜炎。

  3.T.asahii(包括三个变种,即var.asahii、var.coremiformis和var.faecalis),多数分离自内源性免疫缺陷患者,也可分离自肝炎患者的血液中,或引起皮肤损害,也有引起被哺乳动物白毛结节的报道。

  4.类星形毛孢子菌(T.Asteroides)可引起皮肤损害。

  5.皮肤毛孢子菌(T.cutaneum)引起皮肤损害和腋毛毛结节病及变应性应。

  6.黏膜毛孢子菌(T.mucoides),多数分离自内源性免疫缺陷患者,也可见于阴毛白毛结节病,最近也有分离自甲真菌病的报道。但目前亦有人仍以白吉利毛孢子菌代表这一属的所有病原菌。

  (二)发病机制

  浅表感染,又称为白毛结节,为白色、棕黑色或绿色颗粒状纺锤状小结节,包围毛干并呈不规则散在分布。有时结节可以融合成团块。某些具有遗传素质的患者可与毛孢子菌的抗原发生反应而导致肺炎。侵袭性毛孢子菌病主要见于免疫缺陷患者。约90%的患者见中性粒白细胞减少,通常为恶性血液系统肿瘤。皮肤损害是第三位常见病变,可反映感染播散情况。表现为背部及四肢的红斑性丘疹,有时可伴水疱。丘疹逐渐发展为中央坏死。

毛孢子菌病问题快速问医生:

全国医生在线为您解决健康问题,足不出户问医生:

提问标题
您还可以输入25个字

749位专家电话咨询医生

就诊医生前的沟通,及就诊后的复诊,都可通过电话与医生本人联系

与医生通话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服务条款 隐私条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