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咨询列表 疾病指南 找好医生 手机应用 免费提问

您的位置:120健康网 > 疾病 > 小儿常染色体隐性小脑性共济失调

疾病
  • 医生
  • 医院
  • 科室
  • 疾病
  • 症状
  • 药品
赏金寻医
分享到:

疾病首页 疾病介绍 提问咨询 电话咨询 相关药品

  1.典型病例 起病年龄2~16岁,平均11岁。绝大多数在20岁以前起病。首发症状为躯干和下肢共济失调,步态不稳,跑步困难,Romberg征阳性(两下肢并拢不能站稳)。以后累及上肢,表现为震颤、指鼻试验阳性,轮替运动不良等。少数病例以脊柱侧弯、肢体笨拙或心脏病为首发症状。早期不一定有构音障碍、锥体束征或深感觉减低或消失,数年后这些症状都相继出现。跟腱和膝腱反射消失,多数病人上肢腱反射也消失或减弱。双侧巴氏征阳性但肌张力不高。下肢振动觉和位置觉减弱或消失,触觉减退。痛、温觉正常。2/3以上病人有脊柱侧弯,严重者影响心肺功能。常见弓形足或内翻足见图1。晚期可见肢体远端肌肉萎缩和无力,下肢较上肢明显。晚期还可见视神经萎缩、白内障、眼球震颤。少数病人有感觉神经性耳聋、眩晕。病晚期智力发育迟缓,心理过程减慢和情绪不稳等均不少见。

  心肌病常为进行性。心律不齐、心力衰竭可在共济失调症状以后出现,也可在以前出现。心电图异常在神经症状出现以前即可测知,可见T波倒置,ST段下降,QRS波幅低或心律失常。心脏扩大,有杂音,超声心动图显示肥厚性心肌病,晚期有心力衰竭。此外,糖尿病或糖耐量曲线异常约见于10%~20%的病人,一般在30~40岁时明显。

  体感诱发电位不论病期或病情轻重,均为异常。肌电图可见肌束震颤。MRI可见脊髓萎缩,上颈段明显。PET在尚能行走的病人可见脑局部葡萄糖代谢率比正常为高,而在晚期已不能行走的病人则局部代谢率降低。

  2.不典型的Friedreich共济失调 常可见到,可能是由于不同的等位基因,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确诊常需靠基因分析。

  (1)迟发型Friedreich:30岁左右起病,进展较慢,症状较轻。

  (2)腱反射保留的FA:15岁以前起病,膝、踝腱反射存在,早期心肌病,病死率高。

  (3)伴有维生素E缺乏的FA:有典型FA的临床症状,维生素E缺乏。

  (4)不伴心肌病、骨骼异常、肌萎缩的病例。

  (5)MRI显示脊髓变性轻而小脑变性重的病例。

  (6)共济失调伴眼球运动失用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进行性小脑性共济失调,腱反射消失,周围神经病,眼球运动失用症,脊柱侧弯,内翻足。1~15岁起病,寿命较长。

  根据临床症状和家族史,可以做出初步诊断,但由于本病的表型差别很大,最准确的诊断要靠DNA检测。在DNA分析之前,可参考Harding(1981)的临床诊断标准以做出可能的诊断:

  1.儿童起病。

  2.隐性遗传。

  3.进行性躯干和下肢共济失调。

  4.下肢腱反射消失。

  5.逐渐出现构音障碍、锥体束征、深感觉障碍、肢体无力。

  6.心肌病。

  7.10%伴发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

  8.约2/3有脊柱侧弯、弓形足。

  9.少数出现远端肌萎缩、视神经萎缩、白内障、眼震。

小儿常染色体隐性小脑性共济失调问题快速问医生:

全国医生在线为您解决健康问题,足不出户问医生:

提问标题
您还可以输入25个字

749位专家电话咨询医生

就诊医生前的沟通,及就诊后的复诊,都可通过电话与医生本人联系

与医生通话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服务条款 隐私条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