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咨询列表 疾病指南 找好医生 手机应用 免费提问

您的位置:120健康网 > 科室 >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

科室
  • 医生
  • 医院
  • 科室
  • 疾病
  • 症状
  • 药品
赏金寻医
分享到:

科室首页 科室介绍 科室医生 联系方式 网友点评 提问咨询

急诊科

一、概况
     
    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独立的综合学科, 1984年卫生部发布了《医院急诊科(室)建设的通知》后,急诊室改建为急诊科。1998年成立急救中心,成为独立的急诊区 ,布局上宽敞、便捷、高效,又能有效预防交叉感染。规模与急诊量相适应。急诊区设在医院大门的一侧,又与医院门诊楼邻近便于相互联系。急诊区设有鲜明标志,便于患者就诊。急诊区环境有独立入口处,运送患者的车辆可直接开到入口处,保持急诊科门口的道路交通通畅。急诊科门前设有停车场,医院内设置救护车专用停车点并保持救护车道路通畅。
   
    急诊科大门宽敞,大厅有足够的面积。根据医院的等级和患者量,设立了足够的抢救单元(床),每个抢救单元使用面积为20M2左右。同时配置相应的诊室及辅助科室,其建筑面积满足患者量的需要。小儿急诊与成人急诊分开。候诊走廊宽敞,方便轮椅和手推车的进出;输液室宽敞、明亮、便于进出,以利于输液反应或其它意外情况的处理。急诊科设有急诊观察室和(或)急诊病房,床位数与急诊量相适应。并设内、外科、儿科、妇产科、耳鼻喉科室;皮肤科、急诊输液室、注射室等诊室。急诊抢救室设有抢救病床2张,负责病情危重、复杂的抢救工作。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由专职医护人员对危重病员进行监护,如体温、心血管功能、呼吸功能、肝肾功能、脑压监护等,24小时连续不间断地治疗与护理,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和抢救。急诊观察室设病床24张,为暂时不能确诊、或抢救处置后需要进一步治疗的病人进行观察。急诊手术室、石膏房为创伤病员提供及时的手术治疗与固定。
     
    急诊科共有医护人员38名,医师15名,其中“169”人才2名,硕士生1名、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3、主治医师6名、高年资住院医师5名,护理人员20名。科内医护人员曾多次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并经过本科室的反复强化训练,成为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掌握一定抢救技术的一支年富力强的队伍。
     
二.医院急救发展情况和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急救等级、技术水平。
     
    我院是市唯一的一所“三级甲等医院”,急诊与危重医学科是市内较早建立并发展为独立的急诊医学科的科室。急诊与危重医学科建科10余年来,在领导和科主任的带领下,全科同志勤奋工作、锐意进取,紧跟国内外学科最新进展。在多发伤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的救治,各类急性中毒性疾病的诊断治疗,急性肺水肿、重症脑血管病、重症胰腺炎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的救治等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如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成功率达95%以上,居国内先进水平;在市内最先开展了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指导危重病救治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医护工作
     
    急诊科首要任务是医疗与护理。急诊科的工作具有时间性特别强、随机性比较大、病种涉及面广,任务重、责任大等特点。急诊人员要求人人掌握急诊、急救的基本技术,包括:(1)现场心肺复苏术(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 (2)心肺脑复苏中的药物应用。    (3)心肺复苏中的特殊设备(如萨勃心肺复苏机)的使用。(4)心脏电除颤和自动体外除颤仪(auto matedexlernal & ,fihfil-lator,AED)的使用。(5)气管内插管。    (6)气管切开术。(7)环甲膜穿刺(通气和给药)。(8)面罩式简易呼吸器的使用。    (9)呼吸器的使用。(10)心电监护仪的使用。(11)抢救异物卡喉窒息的Heimlich·f法。12)止血。('3)包扎。(14)骨折固定。(15)搬运、转运伤患者的原则和方法。(16)批量创伤患者的初级评估、分检和初步处理的程序以及方法。(17)深静脉穿刺和插管(包括套管针的使用)。(18)动脉穿刺和插管。(19)微量注射泵和输液泵的使用。(20)膀胱留置导尿和膀胱穿刺术。(21)胸腔穿刺和胸腔闭式引流术。(22)腹腔穿刺和腹腔灌洗术。(23)心包穿刺术。(24)清创术,包括毒蛇(虫)咬(螯)伤的伤口处理。(25)外周血氧饱和仪和快速血糖自动测定仪的使用。(26)洗胃术。
  
四、教学工作
     
    急诊科承担了江苏大学医学院研究生班、危重病医学本、专科班及内科理化疾病的教学任务,同时承担大量各医学院实习医师及基层医院进修医师的临床带教工作,承担大量的教学任务,常规医疗工作的同时要负责专科医生、轮转医生、进修医生、实习医生及各级各类护士的培训。承担急诊医学课程,并有急诊医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成立了1个急诊医学硕士点,培养专业的急诊医学人才。

    2005年成功申报省级继续教育项目:“江苏省急诊与危重症新进展学习班”, 2006年成功申报省级继续教育项目:“急诊事件的应急救治与护理学习班”。
    
五.科研工作
     
    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科内积极开展科研,先后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二项,并有数十篇论文在国家级和省级以上杂志发表,获新项目新技术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二项,获镇江市第七、八、九届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三项。

749位专家电话咨询医生

就诊医生前的沟通,及就诊后的复诊,都可通过电话与医生本人联系

与医生通话

1856位专家快速问医生

您还可以输入25个字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服务条款 隐私条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