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咨询列表 疾病指南 找好医生 手机应用 免费提问

您的位置:120健康网 > 症状 > 痉挛性的肌张力增高

症状
  • 医生
  • 医院
  • 科室
  • 疾病
  • 症状
  • 药品
赏金寻医
分享到:

症状首页 症状介绍 提问咨询 电话咨询 相关疾病 相关药品

  药物治疗:给予骨骼肌松弛剂巴氯芬片(枢芬片),用法:初始剂量为5mg,每日三次,应逐渐增加剂量,每隔3天到6天增服5mg,直至所需剂量,但应根据病人的反应具体调整剂量。常用剂量为每日30mg至75mg。如果用药期间患者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或达每日最大剂量仍无效时立即缓慢减药至停药。巴氯芬对轻、中度痉挛效果较好,结合肢体功能训练综合进行,早期合理神经康复治疗,减少痉挛出现,预防挛缩,防止异位骨化,改善肢体功能状态。

  康复疗法:正确体位摆放:在床、椅子、轮椅上应采取抗痉挛的正确体位。被动运动:被动活动患侧上下肢各关节,尽量保持关节和软组织的最大活动范围,2次/日,30分钟/次。持续牵张训练:首先被动牵引痉挛所影响的关节到其活动范围的极限,然后由康复治疗师双手握住需要牵张关节的两端,固定关节的近端部分,牵拉关节的远端肢体,牵拉持续15-30秒/次,重复5-10次。按摩:对痉挛肌进行手法按摩,2次/日,10分钟/次。站立训练:可在电动起立床、站立架或平行杠内进行站立训练,2次/日,30分钟/次。

  电针:针对脑损伤偏瘫、痉挛的肢体,予常规的针灸留针后,接电脉冲治疗仪,频率调至80-100Hz,分别调整适当电流强度,从零逐渐增大至病人能耐受,针体、前臂及小腿细微颤动为度。每日1次,每次20分钟。针灸可调和阴阳、疏通经络、扶正祛邪,以达到运动功能恢复的目的。电脉冲刺激可调整人体生理功能,促进血液循环,调节肌张力作用。80-100Hz电针治疗,频率80-100Hz电脉冲刺激,能降低神经应激功能,先对感觉神经起抑制作用,接着对运动神经也产生抑制作用,从而缓解下肢伸肌痉挛。明显改善肌张力、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因此,电针治疗能较好的缓解脑损伤后偏瘫痉挛。对脑损伤后偏瘫的功能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痉挛机(电生物反馈-肌电治疗):对拮抗肌组(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进行肌电反馈刺激治疗,30min/ d ,2/日。痉挛机可对失神经支配的肌肉进行电刺激,引起肌肉节律性收缩,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延缓肌肉萎缩,增强肌力,还可以促进神经再生和传导功能恢复。

痉挛性的肌张力增高问题快速问医生:

全国医生在线为您解决健康问题,足不出户问医生:

提问标题
您还可以输入25个字

749位专家电话咨询医生

就诊医生前的沟通,及就诊后的复诊,都可通过电话与医生本人联系

与医生通话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服务条款 隐私条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