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咨询列表 疾病指南 找好医生 手机应用 免费提问

您的位置:120健康网 > 疾病 > 十二指肠腺癌

疾病
  • 医生
  • 医院
  • 科室
  • 疾病
  • 症状
  • 药品
赏金寻医
分享到:

疾病首页 疾病介绍 提问咨询 电话咨询 相关药品

  1.肿瘤黏蛋白检测 可提示肿瘤组织来源。壶腹部癌可原发于十二指肠壁黏膜、胰管或胆管,而来源部位不同其预后可能不同,因此,Dauson和Connolly对肿瘤产生的黏蛋白进行分析来提示肿瘤组织来源:唾液黏蛋白来自真正的壶腹的肿瘤是胆管上皮和十二指肠黏膜的特征;中性黏蛋白是Bruner腺特征性分泌蛋白;硫酸黏蛋白则主要由胰管产生。

  2.组织病理学检查 肿瘤可表现为息肉型、浸润型及溃疡型。息肉状肿块质地柔软,大的呈菜花状,也可能来自腺瘤性息肉或绒毛状腺瘤恶变。肿瘤边缘呈堤状隆起,较硬,肿瘤呈浸润性生长时,可阻塞十二指肠腔致十二指肠腔发生狭窄和梗阻。镜检见:十二指肠癌主要为腺癌,占81.4%。少数癌细胞产生大量黏液而形成黏液腺癌。偶可见分化很差的未分化癌。

  3.大便潜血试验 以溃疡病变为主时,大便潜血可为阳性。

  1.气钡双重造影 是首选的检查方法,如行气钡双重造影可提高诊断率。因癌肿形态不同,其X线影像有不同特征,一般可见部分黏膜粗、紊乱或皱襞消失,肠壁僵硬。亦可见息肉样充盈缺损、龛影、十二指肠腔狭窄(图2,3)。壶腹部腺癌与溃疡引起的壶腹部变形相似,易误诊。

  2.十二指肠纤维内镜检查 镜下见病变部位黏膜破溃,表面附有坏死组织。如见腺瘤顶部黏膜粗糙、糜烂,应考虑癌变,对可疑部位需取多块组织行病理检查,以免漏诊。因纤维内镜难窥视第3、4段,故可能遗漏诊断。临床可采用超长内镜或钡餐弥补其不足。

  3.B超、超声内镜和CT检查 可见局部肠壁增厚,并可了解肿瘤浸润范围、深度、周围区域淋巴结有无转移,以及肝脏等腹内脏器情况。

  4.选择性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 对上述检查仍未能确诊者,行选择性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有助于诊断。

十二指肠腺癌问题快速问医生:

全国医生在线为您解决健康问题,足不出户问医生:

提问标题
您还可以输入25个字

749位专家电话咨询医生

就诊医生前的沟通,及就诊后的复诊,都可通过电话与医生本人联系

与医生通话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服务条款 隐私条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