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咨询列表 疾病指南 找好医生 手机应用 免费提问

您的位置:120健康网 > 科室 >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

科室
  • 医生
  • 医院
  • 科室
  • 疾病
  • 症状
  • 药品
赏金寻医
分享到:

科室首页 科室介绍 科室医生 联系方式 网友点评 提问咨询

流行病学研究室

  流行病学研究室目前有工作人员7人(正高3人、副高1人、中级2人、初级1人),承担国家“6.5”至“11.5”、国家“973”、“863”等研究课题及国际合作课题近20项,在读研究生10名,发表论文140余篇,其中SCI论文60余篇,大部分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如JNCI, Gastroenterology,Lancet,Cancer Research, Int J Cancer, 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 Prevention等, 总影响因子超过250分,被索引1200余次。曾获国家、中华医学会、卫生部、北京市科技进步奖12项。

  研究室主要从事肿瘤流行病学研究。自1983年起,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合作,在我国具有独特研究价值的胃癌高发现场山东省临朐县对胃癌病因、发病机制及预防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明确了我国胃癌发生的流行特征及影响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通过大样本和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胃癌发生是一个多阶段渐变的病理过程并受多种因素影响。同时,针对胃癌癌前病变开展了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补充营养素和大蒜素的长达7.3年的干预试验,证实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能使重度癌前病变或胃癌的发病风险降低40%。在此基础上,对胃癌发生的遗传易感性及分子机理进行了大样本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并对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进行了系统分析。这些研究成果对深入了解胃癌自然史、癌前病变的转归及开展化学干预及胃癌的一级预防奠定了重要基础。

主要研究方向:

  流行病学研究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研究胃癌的流行因素、早期诊断和预防。以解决胃癌防治研究中的实际问题为目标,采用胃癌高发现场与实验室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大样本的人群研究,从胃癌高危人群→个体→分子水平不同层次,阐明胃癌及癌前病变发生、发展的机制和预防途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在山东省临朐县建立了胃癌高发现场,以胃癌高发现场为依托,开展了一系列描述、分析、前瞻、早诊、干预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对胃癌的发病因素、发病机制和预防进行了深入探讨。前瞻性研究了胃癌癌前病变的转归及与胃癌发生的关系,进一步明确了胃癌发生的环境危险因素和宿主因素,并在高危人群中开展了包括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内的多项干预研究。

  2、通过对高发现场人群十多年的动态观察,获得了大量生物样品,包括外周血DNA和组织样本,并获得了癌前病变演变及影响因素等重要背景资料。在严格设计和质量控制下,运用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进行前瞻回顾性研究,以确定胃癌发生的分子机制。

  3、已建立了高通量检测基因变异的技术平台(DHPLC),利用长期保存的生物样本资源,筛检胃癌相关基因的变异,并研究基因多态性与胃癌的易感性。另外,结合干预研究,从分子水平上对化学干预效果进行客观评价。

  4、在胃癌高发区开展胃癌早诊筛查研究,发现可用于筛检胃癌和癌前病变的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分子标志物,以便在全国范围推广胃癌早诊方法。

    3、已建立了高通量检测基因变异的技术平台(DHPLC),利用长期保存的生物样本资源,筛检胃癌相关基因的变异,并研究基因多态性与胃癌的易感性。另外,结合干预研究,从分子水平上对化学干预效果进行客观评价。

    4、在胃癌高发区开展胃癌早诊筛查研究,发现可用于筛检胃癌和癌前病变的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分子标志物,以便在全国范围推广胃癌早诊方法。
 

749位专家电话咨询医生

就诊医生前的沟通,及就诊后的复诊,都可通过电话与医生本人联系

与医生通话

1856位专家快速问医生

您还可以输入25个字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服务条款 隐私条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