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咨询列表 疾病指南 找好医生 手机应用 免费提问

您的位置:120健康网 > 科室 > 东莞市人民医院儿科二区

科室
  • 医生
  • 医院
  • 科室
  • 疾病
  • 症状
  • 药品
赏金寻医
分享到:

科室首页 科室介绍 科室医生 联系方式 网友点评 提问咨询

儿科二区

    儿科是东莞市人民医院的重点科室。儿科二区位于红楼普济楼二楼,开放床位共48张,包括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 18张、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6张、普通新生儿病房22张以及隔离病房2张。病房环境、设备国内一流,配备有丰富经验的医护人员42人。已成为东莞市主要的儿科重症监护治疗中心。

    配备国内极少数NICU 和PICU拥有的空气净化系统    本区空气净化采用垂直层流空调方式,达到美国宇航局的“NASA”100000级标准,极大地减少了空气中的灰尘粒子和生物粒子,其环境能降低院内感染发病率,同时也阻断了感染发生过程的基本环节。配备空气净化系统由于投资大,费用高,目前国内只有极少数NICU 和PICU拥有。

    完善的医疗设备    拥有较先进的进口急救设备。人工呼吸机4台(其中SLE5000、SLE2000、鸟牌VIP小儿呼吸机、婴儿星牌呼吸机各1台),蓝光治疗仪19台(其中双面8台、单面6台、蓝光床5台),床边多功能监护仪7台,抢救台2台,温箱29台,微量输液泵及输注泵共30台。进口急救检查设备有:Bayer348血气及电解质分析仪1台,经皮测胆红素仪、微量血胆红素测量仪、微量血糖测定仪和氧浓度测量仪等。可以无创、及时地监测危重新生儿的血氧、心电图、心率、血压等,并能以微创的方式及时监测新生儿血氧、电解质、血糖、胆红素等情况。

    良好的人才配备    目前共有医生12人,其中主 任 医师1人、主治医生2人、住院医生9人,护理人员23人,助护7人。新生儿室工作人员都经过专业培训,操作技术熟练、经验丰富。所有这些,都为科室的发展提供了坚定的基础。

    不断提高的技术水平  目前能对各种新生儿危重疾病进行监护治疗,成绩突出的是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产伤以及早产儿的治疗。1992年开始使用机械通气抢救及治疗危重新生儿,1995年起在市内首先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999年开始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重点开展项目

    早产儿管理:在早产儿的体温管理、呼吸管理、体液管理、静脉营养和喂养管理等方面我们有一套完整的诊断、治疗、护理方案。近年来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后监测血氧浓度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肠道营养治疗取得突破。抢救成功最低出生体重新生儿为 850克 。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我院在全国率先开展输血泵全程控制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改进了传统的脐静脉插管单通道换血术,其优点为操作安全、简单、方便。治疗高胆红素血症及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这使不少高危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避免了因核黄疸而导致智力低下的严重后果。目前完成例次居国内之首。

    机械辅助通气:1992年在我市率先开展新生儿机械辅助通气,经过十几年的实践,目前广泛应用于治疗新生儿肺炎、中枢性呼吸衰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疾病。每年约90例,使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

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对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前我们单纯依赖机械通气治疗,成功率低,现在我们使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每年约50例,减少机械通气使用,并使RDS的治愈率大大提高。

    主要科研成果   获东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外周动静脉换血疗法》2000年; 获东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呼吸机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1999年,《新生儿窒息40例尿4项蛋白结果分析》1997年,《新生儿硬肿症蛋白C和AT-Ⅲ水平的变化》1996年,《新生儿HIE50例临床与CT分析》1993年。目前承担《新生儿高血糖症内分泌和代谢的研究》、《不同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比较》及《生长素、瘦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在小于胎龄儿生长追赶中的作用》三项市科委立项课题正在进行中。

749位专家电话咨询医生

就诊医生前的沟通,及就诊后的复诊,都可通过电话与医生本人联系

与医生通话

1856位专家快速问医生

您还可以输入25个字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服务条款 隐私条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