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咨询列表 疾病指南 找好医生 手机应用 免费提问

您的位置:120健康网 > 科室 >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麻醉科

科室
  • 医生
  • 医院
  • 科室
  • 疾病
  • 症状
  • 药品
赏金寻医
分享到:

科室首页 科室介绍 科室医生 联系方式 网友点评 提问咨询

麻醉科

    上海医科大学是国内最早拥有麻醉学专业人员的大学之一。

    早在1946年,来自北京协和医学院的马月清医师是当时第一任麻醉专科医师;之后,从美国学成回国的陈化东医师负责主管中山医院和华山医院的麻醉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由在美国受过正规麻醉训练的吴江教授主持两家医院的麻醉工作。

    10年动乱结束后,随着业务发展的需要,外科学又出现了一次较大的分化,各专业学科相继成立了教研室和独立科室。中山医院和华沙医院麻醉科组建成上海第一医学麻醉学教研室,吴钰教授授任主任,方兆麟和徐振邦教授授任副主任。徐振邦教授继续负责华山医院麻醉科日常工作。科室工作人员也增至16名,科学添置了麻醉机等设备。

    20世纪80年代初,我院正式建立麻醉科,徐振邦教授担任第一人主任,此后设立了麻醉学硕士点,梁伟民教授成为徐振邦教授的首位研究生。同期,麻醉科开设了癌症镇痛门诊。

    80年代中,潘银英教授担任麻醉科第二任主任,随着手术麻醉数剧增,麻醉科成员逐步壮大,本科生、研究生的进入使麻醉科医师比例大幅上升,改变了由麻醉护士唱主角的局面。设备也进一步改善,引进了德国Drager麻醉机和监护仪等,使科室得到进一步发展。

    1994年起,梁伟民教授担任麻醉科副主任,全面负责科室医疗、教学、科研工作。1998年,梁伟民教授获得美国宾洲医疗执照,以客座教授身份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医疗中心(UPMC)附属Presbytarian医院从事临床麻醉工作,1999年8月回国,任麻醉科主任。此后,麻醉科获得了突破性发展。科室完善了三级查房制度,临床麻醉方法和技能不断提高;同时引进了大量麻醉设施和监测设施,使麻醉科设备进行了全新的改变,跻身于国内先进行列。开展了大量新技术,如体外循环,低温麻醉,纤维支气管镜下清醒气管内插管术,婴幼儿气管内低流量禁闭麻醉,有创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的监测,术中血气和电解质、血糖的监测,以及术中神经功能诱发电位监测项目,大大提高了手术病人的安全性,为开展危重病人手术的麻醉开创了条件。2000~2003年,周守静教授担任麻醉科主任。2003年12月起,梁伟民教授担任麻醉科主任,全面负责科室医疗、教学、科研工作。

    自20世纪50年代起,华山医院率先开展了硬膜外麻醉和骶管麻醉,并开始有麻醉专业的住院医师,发展至今能开展各种麻醉方法和各种病种的麻醉。从只有一名麻醉护士到今日具有博士、硕士点,并有2名博士、数十名硕士近60人的大科室。拥有先进的麻醉设备,雄厚的技术力量,健全的规章制度和诊疗常规。在科主任带领下,各级人员各司职责,年麻醉数近2万,使麻醉科有了飞速的发展,为医院各手术科室提供了良好条件。

    [科室特色]

    50年代起,华山医院率先开展了硬膜外腔麻醉和骰管麻醉,并开始有麻醉专业的住院医师。90年代,引进了进口麻醉机、监护仪,为提高手术麻醉病人的安全创造了有利条件,并相继完善了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诊疗常规,健全了科室三级查房、总值班及手术麻醉病人术前访视和术后随访制度,为手术麻醉病人的安全提供了保障。同前,该科全年住院手术麻醉数达7000余人次,除开展常规的硬膜外腔麻醉、全身麻醉和各类神经阻滞麻醉外,还可进行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以及控制性降压和控制性降温。近年来,科室还新开展了低流量紧闭麻醉、婴幼儿气管内紧闭麻醉和术中神经功能诱发电位监测等新项目。
 

749位专家电话咨询医生

就诊医生前的沟通,及就诊后的复诊,都可通过电话与医生本人联系

与医生通话

1856位专家快速问医生

您还可以输入25个字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服务条款 隐私条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