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咨询列表 疾病指南 找好医生 手机应用 免费提问

您的位置:120健康网 > 科室 > 河北省中医院血液病科

科室
  • 医生
  • 医院
  • 科室
  • 疾病
  • 症状
  • 药品
赏金寻医
分享到:

科室首页 科室介绍 科室医生 联系方式 网友点评 提问咨询

血液病科

  河北省中医院血液内科,技术力量雄厚,设有门诊、病房、层流病房,有主任医师、教授1名,副主任医师、副教授2名,主治医师2名,硕士生导师1名,获得硕士学位3名。该科是以中西医结合治疗良性,恶性血液病为主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科室。承担着省级科研课题2项, 科室在胡冬菊主任的带领下,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了一套以补肾为中心、体现“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精神的中医综合特色疗法,所谓的综合治疗就是:中药口服与静点相结合,配合以药为针穴位点按、耳穴肾区压豆与辨证调护及自我治疗相结合。设备先进,专业力量雄厚,诊疗技术精湛,在以中医药为主,突出中医特色的基础上,实现中西医结合,在提高临床疗效上狠下功夫,为祖国中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 贡献。

  一 常见疾病的治疗

  1.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由于外周血小板破坏增多而引起的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目前多认为与自身免疫有关,故又称为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西医治疗有以下几种方法:1.糖皮质激素2.脾切除3.免疫抑制剂 虽然取得一定疗效,但副作用太大。4.大量丙种球蛋白冲击5.联合化疗等。糖皮质长期服用副作用大,可引起股骨头坏死、血糖升高、血压升高,水肿等,减量有可能复发;脾切除中约有50%病例术后6个月内复发;丙种球蛋白冲击短期内效果显著,但价格昂贵。中医药治疗ITP很有优势,根据体质和临床表现,分为火热迫血妄行、阴虚火旺、气虚不摄等多种类型。火热型多见于小儿或年轻患者,感染后出现血小板减少;而阴虚火旺和气虚不摄多见于老年人,久病之后,阴阳失调为病。中医治疗能改善临床症状,提升血小板,减轻激素的用量及副作用,提高患者生命质量。许多患者已获得痊愈。

  2.再生障碍性贫血(AA)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是血液科最常见的疾病。主要外周血液中全血细胞减少为临床特征。西医学很有权威的《血液病学》(张之南主编)中,将中医药治疗作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首选方 案,可见中医药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效果为中、西医届共识。 慢性再障西医治疗主要采用雄性激素、免疫抑制剂、造血细胞生长因子等对症支持疗法,但存在治疗药物有肝、肾毒性等副作用,费用昂贵等缺点。先用凉血、清热、止血药减轻感染出血等症状,再用温阳补肾药促进骨髓造血,临床有效率达到80-90%。

  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是一种造血功能严重紊乱的疾病,特点是骨髓中一系或多系血细胞发育异常和无效造血。骨髓中有三系造血细胞:有参与炎症反应抵御外敌的粒系;给全身组织器官携带氧气的红系;保持血液在血管里流动,不凝固也不出血的血小板,也就是生成血小板的巨核系。骨髓就像一个生产各种生活必需品的大工厂,如果骨髓增生异常,就好比是生产原料用了不少,生产出来的东西都是残次品,没有功能,所以身体就会出现免疫力低下,易外感,贫血、出血等症状。西医治疗以输血或输注血小板为主,或用联合免疫抑制剂,诱导分化药等。对于高危患者可以化疗,这些治疗副反应大,疗效低。或选择骨髓移植,骨髓移植有局限性,且价格昂贵。中医药辨证治疗可减轻乏力、头晕等临床症状,减少输血次数,或停止输血,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4.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西医治疗目的是要求血小板减少至正常或接近正常,以预防血栓及出血的发生,本病的主要病机是因郁致瘀,气郁、血郁、痰湿郁致血行不畅,郁久化热伤阴,以致痰瘀交结,升高的血小板久羁不下,结合辨证求因,审因论治原则,本病立足调气解郁,从气血痰湿入手治疗,药物组成:郁金,夏枯草,佛手,浙贝母,地龙,炒莱菔子,八月札,莪术,泽兰,全蝎, 当归,黄芩,女贞子, 和血活血破血、逐瘀通络,清热益气养阴为一炉,攻补兼施,攻而不伤正,补而不留邪。

  5.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其特点是红细胞数量升高,全血容量绝对增多,常伴白细胞总数和血小板增多,血液黏滞度增高。皮肤黏膜红紫、脾大、高血压、反复血栓形成以及头痛头晕、耳鸣、肢体麻木等非特异的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西医以放血疗法、羟基脲、干扰素等化疗药治疗为主。这些药治疗往往不能改变患者的症状,羟基脲治疗会增加转化为白血病的风险,干扰素治疗出现发热、全身酸痛、恶心等似流感样症状,使许多患者无法耐受。我们配合中药,使用活血化瘀等方法治疗,可使患者全身症状减轻或消失,血色素减低,达到治病求本的治疗效果。

  6. 急性白血病(AML) 在治疗急性白血病 时发挥中医中药的特色。临床表现为邪实正虚,虚实夹杂,治疗时须祛邪与扶正结合进行。在病程的各阶段,根据邪正的盛衰,治疗应有所偏重。我科在治疗时将病程分为化疗期和化疗间歇期两个阶段进行辨证论治。化疗期间,中医治疗主要以健脾和胃,降逆止呕为法,药用半夏、厚朴、陈皮、生姜、竹茹、鸡内金、焦楂、麦芽等;在化疗的间歇期,中医治疗主要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扶正为益气养阴,药用太子参、党参、黄芪、茯苓、白术、当归、生地、熟地、黄精、山药、山茱萸等;祛邪为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活血,中药多用半枝莲、白花蛇舌草、马齿苋、鱼腥草、板兰根、青黛、丹皮、茜草、仙鹤草、生蒲黄、三七粉等。 分阶段辩证施治,取得了很好的减毒增效之治疗效果。化疗期中药的应用不仅增加了化疗疗效,而且拮抗化疗药物对人体产生的副作用;在化疗间歇期中药的应用,扶助正气,增强了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以应对下一步的治疗。

  7.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伴有获得性染色体异常的常见白血病类型,临床以粒细胞过度增生为特征。主要表现为乏力、消瘦、发热、肝脾肿大及骨髓粒细胞恶性增值。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单味中药可以控制白细胞至正常水平,如青黛。对于病情较重者,应用干扰素、羟基脲,经济条件允许,还可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等结合中药健脾护胃、化瘀通络消徵治疗。

  8.多发性骨髓瘤(MM)是血液科的恶性肿瘤,占血液系统肿瘤的10%,多发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加上人们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认识度普遍较低,所以临床误诊率高。当临床出现骨痛、腰痛、贫血、乏力、手脚麻木、肺炎等症状时,要考虑多发性骨髓瘤的可能。现在,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经过正规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生存质量明显改善。中医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也取得明显进展。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多见于痰浊内蕴,痰瘀阻络、热毒炽盛或气血亏虚,治疗根据不同证型活血化瘀止痛、补益气阴、清热解毒等法,临床实践证明,在个性化的化疗结合中医辨证治疗,治疗效果明显提高。

  9.过敏性紫癜(AP)是一种变态反应性血管炎。临床表现以皮肤紫癜为主,常伴有关节炎、腹痛及肾炎等症状。儿童和青少年发病率高。多由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食物或药物诱发。西医以抗过敏药和激素治疗为主。激素副作用大,中医根据其临床表现辨证为热伤血络、瘀血阻络、气虚血亏。治疗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解毒、补气养血等治疗,大多患者均能治愈。坚持中药巩固治疗,还可减少复发。

  另外,我科对白细胞减少症、各种类型贫血、骨髓纤维化、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等用中医药治疗也取得很好效果。

  二技术疗法

  口服静点中药;药针、压豆、外敷等多种疗法结合;治疗、护理、食疗、养病于一体,充分体现中医特色疗法。

749位专家电话咨询医生

就诊医生前的沟通,及就诊后的复诊,都可通过电话与医生本人联系

与医生通话

1856位专家快速问医生

您还可以输入25个字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服务条款 隐私条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