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咨询列表 疾病指南 找好医生 手机应用 免费提问

您的位置:120健康网 > 科室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口腔修复科

科室
  • 医生
  • 医院
  • 科室
  • 疾病
  • 症状
  • 药品
赏金寻医
分享到:

科室首页 科室介绍 科室医生 联系方式 网友点评 提问咨询

口腔修复科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创建于1935年,其前身为南京中央大学牙症医院矫形科,该院后组建为南京中央大学牙医专科学校,早期由我国口腔医学的创始人陈华教授任学科带头人,拥有在国内口腔修复界有着重大影响的欧阳官、徐君伍等一批著名专家。

  1979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981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997年随着第四军医大学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1999年,被批准为首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单位。2000年本学科点被评为陕西省重点学科。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学术地位高,是中华口腔医学会修复学科专业委员会、修复工艺学专业委员会和全军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单位,有11人担任国家二级学会常委以上职务,二人在国际学术团体任职,是全国高校统编教材《口腔修复学》、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材《口腔修复学》的主编单位;是本专业领域权威杂志《实用口腔医学杂志》的主编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在人才建设,医疗、教学和科研水平及设备条件诸方面综合实力是国内同类学科中的领先科室。先后完成了国内第一例种植全口义齿,国际第一例双侧全上颌骨缺失后咀嚼功能重建修复,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台齿科铸钛机,第一个磁性附着体系统,第一代CAD/CAM专用切削型陶瓷材料,获得了全国口腔医学界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粘接修复系列研究、瓷修复系列研究、颌面缺损修复、磁性固位技术、种植义齿、铸钛技术、修复体生物力学分析、义齿CAD/CAM技术及相关材料等研究居国内领先水平。

  建立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体系,每年接诊来自国内外、军内外的近4万名患者,还常年担负国家、军队领导人的口腔保健任务。近10年来为全国、全省患者看初诊37.5万人,复诊33万人,镶配义齿25.7万件,其中包括国家党政军高级干部、省市领导、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近四十多年以来为全国、全军培养口腔医学生1750名,进修生600余名,硕士53名,博士24名。共获各级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5项,经费515万元。获国际发明奖1项,全国发明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军队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4项。

  全科拥有正式医护人员36名,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100余名。拥有进口综合治疗椅44张,年诊疗量近4万人次,年均医疗收入800余万元。

主要特色:

  本学科主要医疗业务是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义齿、赝复体修复治疗工作。除常规义齿修复外,从80年起引进了先进的烤瓷修复技术,90年又引进了美学效果更好的玻璃陶瓷、高铝瓷等全瓷修复。可摘部分义齿可制作连模铸造的不锈钢、钴铬合金支架,95年起能制作代表90年代世界水平的钛金属支架。通过理论研究和技术改进,基本解决了全口义齿的固位问题,可以为口腔条件差的患者镶配全口义齿,包括全上颌缺损的全口义齿修复。

  牙齿美容修复包括断牙再接,着色牙的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牙列畸形的快速矫治,颌骨骨折不开刀牵引复位固定等。

  种植义齿和颌面缺损的赝复体修复在国内领先。预期优势医疗专科建设对带动和促进省内外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和疾病防治的重要作用。

国内地位: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是第四军医大学“十五”期间“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之一,本学科在学科发展、临床医疗、科学研究和师资队伍以及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1) 学科综合实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口腔修复学教研室为中华口腔医学会修复专业委员会、修复工艺委员会和全军口腔专业委员会三个主任委员单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单位,为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和卫生部规划教材《口腔修复学》两本教材的主编单位,出版专著和教材五部,主办源期刊、核心期刊《实用口腔医学杂志》。本学科医疗特色鲜明,新门诊大楼启用后医疗设备配套齐全、先进,人员配备合理,常年作为国内本专业学术与继续教育基地,整体医疗水平居国内领先。

  2) 研究方向居国际前沿,在口腔粘结固定修复、口腔种植义齿、牙科铸钛技术、生物陶瓷材料、颌面部赝复缺损修复、磁固位技术、义齿CAD/CAM等方面的研究始终瞄准国际前沿,水平处国内领先,部分项目达国际水平,有关项目内容在与国外同行交流中得到了较高的评价,研究成果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交流或在国际专业期刊上发表,并有部分项目受邀在国际学术大会上作主要专题讲演。

  3) 科研成果突出,本学科近年来在科研成果的获得、基金资助等方面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十五”期间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十六项,其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863”课题资助3项(其中主课题1项,子课题2项),军队及陕西省科研攻关课题7项;在国际专业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8篇,国际学术会议上大会报告15人次,国内源期刊上发表论文274篇,其中SCI收录13篇;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发明专利项目1项。无论是获奖数量或奖励级别均居国内同类院校前列。

  4) 学术队伍实力雄厚,本学科点已形成一支以博士为主,梯次合理的学术队伍。高级职称人员中45岁以下者占50%,讲师以上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者占60%。五年来先后选派20多名学术骨干出国进修、合作研究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学科先后有三人分获中华医学会、全军和学校优秀教师奖励。培养研究生数量在国内同类学科中最多,毕业的研究生大都在国内外担任学术骨干。

  5) 国际交流广泛深入,近五年间共有8批约30人次国外学者前来讲学访问,聘有英国、法国、日本等23位国际著名学者担任本学科客座教授。派出留学、访问学者20人次,有20人应邀在国际会议及国外院校做学术报告。与美国、英国、丹麦、法国、日本等11所国际知名院校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有合作课题3项。

749位专家电话咨询医生

就诊医生前的沟通,及就诊后的复诊,都可通过电话与医生本人联系

与医生通话

1856位专家快速问医生

您还可以输入25个字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服务条款 隐私条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