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咨询列表 疾病指南 找好医生 手机应用 免费提问

您的位置:120健康网 > 科室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超声科

科室
  • 医生
  • 医院
  • 科室
  • 疾病
  • 症状
  • 药品
赏金寻医
分享到:

科室首页 科室介绍 科室医生 联系方式 网友点评 提问咨询

超声科

    超声科现有工作人员14名,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和主管医师3名,住院医师和技师7名。本科及以上学历8人,其中研究生学历2人,3人在读研究生课程。李凤华主任在上海市医学会超声学会及声学学会中担任委员及理事,并任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理事。超声科在医教研各项工作中齐抓并重,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目前超声科拥有6台中高档次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有目前最先进的PHILIPS HDI-5000型彩色多普勒显像超声诊断设备)。超声科开展了许多经腹、经浅表和经直肠的检查项目,还开展了多脏器的血管超声及周身血管彩色多普勒血流动力学检查。从2001年起,超声科的检查人次从每年40,000人,上升至 2003年96,843人,年检查人次提高了一倍多;年创造的效益从2001年的220万元至2003年的685万元,提高了3倍。这些都是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科主任直接领导下,全科同志齐心协力,挖掘潜力而得到的成果。超声科还在临床肾移植、肝移植及术中超声等工作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判断移植血管吻合口通畅度的重要检查手段。在医院承担的各项重大抢救工作中都离不开超声科工作人员的艰辛劳动,他们快速反应,快速诊断,为抢救危重患者的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2002年以来超声科在介入性超声领域中不断创新,开展了许多新技术和新方法,已成功施行各种囊肿的经皮穿刺抽吸、硬化治疗术,独立完成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以及各种体表肿块的穿刺活检。同时配合临床工作,开展了许多新项目,如:超声引导下肾盂造瘘术,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引流术(PTCD),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以及各种肿瘤的介入性治疗等,目前已成功实施1300多例,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达到一定水平。


    在科研工作中,超声科励精图治,实现了零的突破,2002年超声科科主任李凤华教授申请了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科研课题,2003年又获得上海市科委课题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全科同志积极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五年来共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30篇在全国性核心期刊发表,多次参加市、国家、海峡两岸及国际学术会议交流。


    五年来超声科在教学工作中辛勤耕耘,承担仁济临床医学院7年制、5年制、上二医研究生班、夜大学及网络教学课程,共完成约1400课时的教学任务。同时承担上述学生的临床实习带教工作,还承担了苏州医学院、上海职工医学院、下级医院进修医生临床带教工作。临床医学院和上二医给了超声科很大的荣誉,2004年李凤华教授光荣获得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第二届师德奖”提名奖。李萍同志于2002-2003学年和2003-2004学年连续2年获得仁济医院先进教学工作者。


     1999年至2004年是超声科发展腾飞的5年,在管理方面,以人为本,促进科室管理制度化、常规化的建设,使科室日常工作纳入轨道,将学科发展与医疗质量挂钩,建立并完善人才梯队;年青医师的远期规划和近期目标相结合,建立完善评估体系;人才建设的细则和条例均提供了量化指标。在良好的氛围中涌现了优秀人才,如王晓燕同志获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百人计划”3万元资助,实现到国外进修的目标;李萍同志在医院人才培养计划中获得医技骨干称号,得到医院资助2万;陈哲同志荣获千个岗位能手称号。在科室硬件建设方面,超声科于2003年建立了超声诊断局域网,各诊室中的超声诊断仪和所属的计算机工作站连成网络,建立了病例库及随访制度,各系统疾病按典型及疑难病例分类储存,为教学和科研及各类医师培养积累了宝贵财富。这套系统目前在上海地区超声诊断领域中属于领先水平。


    学科带头人李凤华教授,科主任,支部书记,硕士生导师,在她的领导下,超声科在医疗、教学、科研、学科管理、党建工作及精神文明建设中都取得显著成果。2003年被评为医院先进集体。2004年李凤华主任荣获仁济医院“优秀仁济人”。在未来五年内,重点提升学科的整体水平,包括工作人员的学历水平、质控标准、考核力度,使学科发展进入良性循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为医院的发展努力奉献力量。


    历任科主任:武晋鸿、范思陶、朱彩霞(主持工作)、李凤华。

749位专家电话咨询医生

就诊医生前的沟通,及就诊后的复诊,都可通过电话与医生本人联系

与医生通话

1856位专家快速问医生

您还可以输入25个字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服务条款 隐私条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