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咨询列表 疾病指南 找好医生 手机应用 免费提问

您的位置:120健康网 > 科室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生物治疗中心

科室
  • 医生
  • 医院
  • 科室
  • 疾病
  • 症状
  • 药品
赏金寻医
分享到:

科室首页 科室介绍 科室医生 联系方式 网友点评 提问咨询

生物治疗中心

    一、 科室简介
    生物治疗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型肿瘤治疗手段,目前已经成为传统的三大疗法——手术、化学治疗、放射治疗的有力补充,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山大学生物治疗研究中心在编医、护、技术人员25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6人。病房和实验室的业务骨干大多具有博士或硕士学历。

    肿瘤生物治疗及恶性黑色素瘤的综合治疗水平居国内前列,提出并实施了“四阶段多学科序贯治疗晚期实体瘤”的策略。目前已面向全院开展7项体细胞免疫治疗项目,每年收治患者近千例。在国内率先实行生物治疗临床规范化操作和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建立了各类相关的规章制度,并制定了每个项目的操作流程规范和质量控制规范,
   
    2007年承办了第一届全国肿瘤生物治疗大会,并举办了国内首个肿瘤生物治疗培训班,为推动生物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中心有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2人,承担了本科生、研究生的肿瘤生物治疗的教学任务,以及专科研究生和进修生的培训工作。2005年生物治疗研究中心与瑞典Karolinska大学成立合作实验室, 合作开展肿瘤疫苗的研究工作。 并获得一项国家发明专利“人肿瘤细胞的分离纯化方法”。中心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卫生部重大专项及杰出青年基金等项目,并获得了卫生部“关于开展体细胞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标准的制定”的专项。开展了“重组P53腺病毒的研究”、“人内皮抑素腺病毒的研制”、“由双启动子携带Endostatin和E1A/E1B基因的腺病毒与逆转录病毒杂合病毒载体对肝癌抑制作用的研究”、“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相关基因及蛋白质功能研究”、“自体EBV特异性CTL细胞转移治疗”、抑制DC负反馈调控以增强DC诱导抗肿瘤免疫应答的研究等科研工作。中心成员每年在SCI收录期刊发表近10篇研究论文,并参与主编《肿瘤生物治疗学》、《分子病毒学》、《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信号转导》等专著。

    二、 科室历史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生物治疗研究中心于1994年成立,次年即通过了国家卫生部审查,成为当时国内经卫生部审批合格的可进行临床生物治疗工作的少数几家单位之一。1999年院长曾益新兼任生物治疗研究中心主任。2002年6月1日生物治疗病区正式成立,有床位18张,同时符合GMP要求的生物治疗实验室开始启用。2008年设立了独立的门诊患者细胞治疗回输室。2008年与胃胰科联合成立黑色素瘤治疗研究小组,2009年挂牌成立黑色素瘤内科治疗病区,是国内第2家、华南地区首家实行恶性黑色素瘤专科收治的单位。

    三、 专家介绍
  
    曾益新院士
    郑利民 教授
    夏建川教授
    张晓实 教授
    李疆 副研究员
    张星副研究员
    丁娅 主治医师 女,医学硕士,主治医师,生物治疗研究中心科秘书。2003年6月毕业于中山大学临床医学系七年制班,获医学硕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生物治疗研究中心任生物治疗病区住院医师,2005年底至今任该病区主治医师。2008年9月起攻读肿瘤学博士学位。掌握常见肿瘤的诊治,熟悉各种肿瘤的内科治疗尤其是肿瘤生物治疗。

  彭瑞清 主治医师
  2001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获医学学士学位,同年进入肿瘤防治中心生物治疗研究中心工作,2007年1月升任主治医师,2008年7月获肿瘤学硕士学位,现为肿瘤防治中心在职博士,主攻肿瘤生物治疗,熟悉各种实体肿瘤的内科治疗。

    四、 技术特色

    1.体细胞免疫治疗项目:

  ⑴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
  ⑵自体树突状细胞疫苗(DC)
  ⑶自体树突状细胞激活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
  ⑷自体树突状细胞刺激的T淋巴细胞(DC-T)
  ⑸自体自然杀伤细胞(NK)
  ⑹自体链式激活的T淋巴细胞(链式CIK,CAPRI)
  ⑺RetroNectin激活的自体杀伤细胞(RAK)

    2.恶性黑色素瘤的内科治疗:
  细胞因子治疗,化疗,免疫化疗,化疗联合分子靶向治疗

    3.基因治疗

749位专家电话咨询医生

就诊医生前的沟通,及就诊后的复诊,都可通过电话与医生本人联系

与医生通话

1856位专家快速问医生

您还可以输入25个字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服务条款 隐私条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