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咨询列表 疾病指南 找好医生 手机应用 免费提问

您的位置:120健康网 > 科室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

科室
  • 医生
  • 医院
  • 科室
  • 疾病
  • 症状
  • 药品
赏金寻医
分享到:

科室首页 科室介绍 科室医生 联系方式 网友点评 提问咨询

麻醉科

    一、麻醉科简史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正式成立于1989年3月,成立初期主要工作任务是临床麻醉。麻醉科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建设,现已经成为一个集临床、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二级学科和临床一级科室。1989年开始开展手术后连续硬膜外镇痛(PCEA),1991年开展静脉自控镇痛(PCIA),1997年开展皮下自控镇痛(PCSA)。1993年建立麻醉后监护室(PACU),设监护床两张,1999年新手术室建成后,PACU扩大到监护床5张,拥有多功能监测仪、呼吸机、床旁血气分析仪、微量血糖仪、微量输注泵、保温装置、加压输液等设备,并配有一名专职医师,六名专职护士。1989年开始开展分娩镇痛,2001年开展门诊无痛麻醉,包括无痛人工流产、无痛胃肠镜麻醉,2004年开展无痛宫腔镜麻醉。随着医学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 麻醉科工作范围不断扩大,业务覆盖全院所有手术科室的临床麻醉、手术病人麻醉后监护、手术后镇痛,门诊麻醉、以及危重症处理。

    1989年开设疼痛门诊,1997年3月开设疼痛病房,设病床10张,1999年3月经省卫生厅批准成立中华疼痛学会第一临床中心。2008年6月正式设置麻醉科的三级分科-疼痛科。

    1999年6月正式成立麻醉学教研室,并被批准为麻醉学硕士学位授予点,开始麻醉学硕士研究生教育。2004年9月广州医学院麻醉学系成立,由第二临床学院管理,专业负责人由麻醉科主任兼任,开始了麻醉学专业本科(五年制)教育。

    麻醉科技术力量强,现共有医生25名(不含疼痛科),护士10名。医师队伍中有教授/主任医师2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8名,讲师/主治医师10名;其中博士2名,硕士12名,在读硕士3人。人员梯队结构合理,高级职称人员均形成了自己具有特长的专业发展方向。

    二、专业特色

    住院手术麻醉:麻醉科年均安全实施住院手术麻醉8000余例。从初生婴儿到百岁老人,从简单到高难度手术。广泛开展包括全麻麻醉、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麻醉等常规麻醉方法,以及控制性降压麻醉、低温麻醉、平衡麻醉、靶控反馈全凭静脉麻醉、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困难气道处理麻醉等特殊麻醉技术。开展了麻醉深度监测、有创和无创心功能监测、肺通气力学监测、连续颅内压监测、自体血液回收、血液稀释、组织和器官保护、凝血功能监测等新技术。在神经外科麻醉与脑保护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心脏手术麻醉与心功能保护、器官移植麻醉与功能保护等处于省内先进,市内领先水平。 麻醉科设备先进,我们有18间设备先进的手术室,每间手术室均配有麻醉机(可成人/小儿通气、低流量通气)1台、多功能监护仪1台、微量注射泵2台、多功能麻醉车1台,以及备有常用麻醉药品、急救药物及基本麻醉与复苏用品。每层手术室都配有除颤器、血气分析仪、快速输血系统、保温及降温设备、血糖仪、肌松监测仪、神经刺激器、血液回收机、纤维支气管镜、可视喉镜等公共设备。

    门诊日间手术麻醉:麻醉科为配合相关学科开展业务,减少病人痛苦,广泛开展了门诊日间手术麻醉,包括配无痛人工流产麻醉、无痛宫腔镜麻醉、无痛胃肠镜检查麻醉、无痛食道静脉曲张套扎术麻醉、无痛胃镜下胃造瘘手术麻醉、无痛分娩麻醉等。每年安全完成门诊日间手术麻醉3800余例,现正在进一步扩大业务范围,为更多患者减少检查和治疗所带来的痛苦,为实现无痛医院目标不断努力

    手术后镇痛:麻醉科开展手术后镇痛服务是广东省最早开展的医院之一,1989年开始开展手术后连续硬膜外镇痛(PCEA),1991年开展静脉自控镇痛(PCIA),1997年开展皮下自控镇痛(PCSA)。近年来,由于患者及家属越来越接受和肯定这一技术,业务发展较快,已覆盖大部分手术专科病人,年平均开展达1800余例,受到患者及家属的肯定与好评,从根本上改变了“术后疼痛是必然”的传统观念。

    重症监测与急救复苏:由于麻醉科医师熟练掌握气管插管技术、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动脉置管测压技术,以及拥有丰富的急救复苏知识和经验 每年参与重症病人处理、急救1000余例 挽救了无数珍贵的生命。

749位专家电话咨询医生

就诊医生前的沟通,及就诊后的复诊,都可通过电话与医生本人联系

与医生通话

1856位专家快速问医生

您还可以输入25个字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服务条款 隐私条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