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咨询列表 疾病指南 找好医生 手机应用 免费提问

您的位置:120健康网 > 药品 > 硫酸胍乙啶片

药品
  • 医生
  • 医院
  • 科室
  • 疾病
  • 症状
  • 药品
赏金寻医
分享到:

药品首页 药品介绍 相关疾病 相关症状 药品对比 网友点评

药品简介

【商品名称】
硫酸胍乙啶片
【通用名称】
硫酸胍乙啶片
【英文名称】
Guanethidine Sulfate Tablets
【主要成份】
本品主要成分及其化学名称为:[2-[六氢-1(2H)-吖辛因基]乙基]胍半硫酸盐
【性状及剂型】
片剂
【适应症】
用于治疗高血压。不用作第一线药,常在其他降压药治疗疗效不满意时采用或与其他药物合用。
【规格】
25mg
【用法用量】
1.成人常用量 (1)门诊患者起始口服一次10—12.5mg,每日一次,以后每5—7天递增10—12.5mg,直到血压控制,维持量为25—50mg,每日一次。 (2)住院患者起始口服25—50mg,每日一次,以后逐日或隔日递增25—50mg,直至血压控制。 2.小儿常用量口服按体重0.2mg/kg或按体表面积6mg/m2,每日一次,以后每隔7—10日按体重递增0.2mg/kg或按表面积6mg/m2,直至血压控制。
【不良反应】
1.较多的是由体液潴留所致的下肢浮肿,较少见的有心绞痛、气短。 2.下列反应持久存在应加注意,以腹泻、眩晕、头昏、昏厥(体位性低血压)、鼻塞、乏力,心跳缓慢较多见,视力模糊、口干、睑下垂、头痛、脱发、肌痛、震颤、恶心、呕吐、夜尿、皮疹等较少见。
【禁忌】
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
1.患者对本品的反应个体差异大,剂量应随人而定。 2.由于本品半衰期较长,长期应用有蓄积作用。初量宜小,逐渐加大,门诊患者递增剂量至少隔5~7天一次。 3.本品的降压作用在立位时更显著,故应在仰卧位、起立后10分钟及运动后测血压各一次,剂量逐渐增至立位时舒张压不再降低为止。 4.长期应用本品,因体液潴留血容量增加而发生耐药性,降压作用减弱,此时易加用利尿药。 5.体位性低血压及腹泻时应减量。 6.下列情况慎用: (1)有哮喘史者,可能对儿茶酚胺耗失而致发病或加重; (2)脑血管供血不全者,可因血压低而致脑缺血加重; (3)非高血压所致的心力衰竭,可因液体潴留而加重; (4)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者,以及新近发生心肌梗死者,可因血压降低而致心肌缺血加重; (5)糖尿病时本品增强降血糖药的作用; (6)肝功能不全时本品代谢减慢,易致体内蓄积; (7)消化性溃疡患者,可因本品使副交感张力相对增加而加重病情; (8)嗜铬细胞瘤患者可因本品初期使儿茶酚胺释出较多而使病情加重; (9)肾功能不全时,本品减低肾小球滤过率及肾血流减少,由于本品积蓄而致血压过低,也可引起暂时性尿潴留; (10)本品可能加重窦性心动过缓。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本品对妊娠与生殖的影响无充分研究,小量本品可排泄进入乳汁,但在人体未证实发生问题。
【儿童用药】
尚不明确。
【老人用药】
老年人对降压作用敏感,且可随年龄增长而肾功能减低,故用量易酌减。
【药物相互作用】
1.与乙醇、巴比妥类、安眠药同用,可加重体位性低血压。 2.与苯丙胺或其他食欲抑制药,吩噻嗪类、三环类抗忧郁药等同用,体位性降压作用减弱。 3.与降糖药同用,可强化降血糖作用,剂量须调整。 4.与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同用,本品的降压作用减弱,由于前者可能抑制肾合成前列腺素,并使水钠潴留。 5.与其他降压药如利血平、a 或b 阻滞剂同用使体位性低血压增加,一般不推荐与米诺地尔同用。 6.与拟交感类药同用使本品的降压作用减弱,也可使拟交感类药的升压作用增强,间羟胺与本品同用可致高血压危象。
【药物过量】
未进行该项研究且暂无可靠文献参考。
【药理毒理】
1.本品选择性地作用于交感神经节后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促使在神经末梢储藏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缓慢地被本品所取代而释出,神经末梢和所组织中应有的去甲肾上素耗竭缺失。 2.本品还能阻止神经刺激使去甲肾上腺素的正常释放。结果为血管收缩作用减弱,尤其在体位改变时交感神经反应迟钝,应有的兴奋减弱,因而降低血压。
【药代动力学】
口服后吸收不规则,因人而异,吸收率在3%—30%之间。不与血浆蛋白结合。一次给药口服后8小时起作用,多次给药1—3周达最大作用,停药后1—3周血压上升至治疗前水平,半衰期为5—10天,肾功能不全时不变。本品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在肝内代谢,经肾排泄,25%—50%为原形,其余为代谢产物。
【贮藏】
密闭,防潮。
【包装】
盒装
【有效期】
18个月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31022131
【是否医保】
非医保
【生产企业】
上海黄河制药有限公司

问题快速问医生:

全国医生在线为您解决健康问题,足不出户问医生:

提问标题
您还可以输入25个字

0位专家电话咨询医生

就诊医生前的沟通,及就诊后的复诊,都可通过电话与医生本人联系

与医生通话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服务条款 隐私条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