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咨询列表 疾病指南 找好医生 手机应用 免费提问

您的位置:120健康网 > 药品 > 典泰

药品
  • 医生
  • 医院
  • 科室
  • 疾病
  • 症状
  • 药品
赏金寻医
分享到:

药品首页 药品介绍 相关疾病 相关症状 药品对比 网友点评

药品简介

【商品名称】
典泰
【通用名称】
丙戊酸钠缓释片
【英文名称】
Compound Sodium Valproate and Valproic Acid Sustained Release Tablets
【主要成份】
本品主要成份为丙戊酸钠。
【性状及剂型】
薄膜衣片,除去薄膜衣后显类白色。
【适应症】
本品用于用于全身性、部分性癫痫或其它癫痫的治疗。在哺乳期妇女应用于严重病例或那些对其它药物治疗耐药的患者。
【规格】
0.2g。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0.2~0.4g(1~2片),一日二次。每日用量应根据病人的年龄和体重来定,而且,要考虑到对丙戊酸的广泛个体敏感性差异。最佳剂量需根据临床疗效来确定,当发作不能控制或怀疑有副作用发生时,除临床监测外,要考虑做丙戊酸钠血浆浓度水平的测定,已报道有效范围为40~100mg/L(300~70μmol/L)。在没有用其它抗癫痫药的病人,每2~3天间隔增加药物剂量,1周内达到最佳剂量。在以前已接受其它抗癫痫药物病人,用本品替换要逐渐进行,在2周内达到最佳剂量,其它治疗逐渐减少至停用。如需加用其它抗癫痫药物,应逐渐加入。最初每日剂量通常为10~15mg/kg,然后剂量调整到最佳剂量,一般剂量为20~30mg/kg,但是,当用此剂量范围不能控制发作时,可进一步增加剂量至足够,如果病人每日用量超过50mg/kg应对病人仔细监测。儿童,通常剂量为每日20~30mg/kg。成人,通常剂量为每日20~30mg/kg。老年人,虽然药代动力学有所改变,临床意义不大,但要根据发作控制来确定用量。
【不良反应】
肝功能异常。发生时情况:极个别有报导严重肝损害甚至死亡,最高危的病人(特别是接受多种抗癫痫药治疗)是有严重癫痫发作的婴儿和3岁以下的儿童,尤其是那些伴有脑损害,精神发育迟缓和或遗传代谢或退化性疾病,3岁以后,危险性明显下降,并随着年龄增长而进一步下降,在大多数病例,肝损害在治疗头六个月里出现。可疑症状:临床症状是早期诊断的依据,特别是黄疸出现之前,出现下列症状应考虑到肝损害的可能,特别是那些高危病人。a非特异性症状,通常突然出现,如乏力、厌食、嗜睡、思睡,有时伴有反复呕吐和腹痛。b癫痫复发:应告诫病人(或患儿家属),当有上述症状出现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并立即进行临床检查及肝功能检查。观察:在治疗前应进行肝功能检查,在治疗头6个月内也应定期作肝功能检查,特别是高危的病人,在一般检查中,反映蛋白合成的试验,特别是凝血酶原率最为相关,当确定在异常的低凝血酶原率,特别是伴有其它生化异常(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明显减低,胆红素增加和氨基转移酶升高)需要停止治疗,作为预防措施,如病人同时应用水杨酸盐也应停用,因为这些药物的代谢途径是相同的。神经功能紊乱,在丙戊酸钠治疗期间,少数患者出现嗜睡或木僵,并导致一过性昏迷(脑病),当治疗时,可单独出现或与癫痫发作同时出现,当剂量减少或停用时,这些症状会减少,这些病例常发现在联合治疗特别是用苯巴比妥或突然增加丙戊酸剂量之后。消化道紊乱(恶心、胃痛)多出现在治疗开始时,但是不需停止治疗,症状通常可在数天内消失。短暂的和/或与剂量相关的不良反应已有报导:脱发、轻度姿势性震颤和嗜睡。已有报导单纯性纤维蛋白原减少或出血时间延长,通常不伴随临床体征,此多发生于大剂量时(丙戊酸钠对血小板聚集第二期有抑制作用)。血液系统:多为血小板减少,罕有贫血,白细胞减少或全血细胞减少。偶有报导胰腺炎、有时导致死亡。有报告血管炎。无肝功能异常的单纯和轻度高氨血症时有出现,但不需要停止治疗。也报告体重增加,闭经及月经紊乱。偶有报导可逆或不可逆的听力丧失,但其因果关系尚未明确。丙戊酸可引起皮肤反应,如皮疹。在某些病例有毒性上皮坏死溶解,Steven.s-Johnson综合征,多形性红斑也有报导。有单独报导,伴随丙戊酸治疗出现可逆性Fancomni氏综合征,但其作用机理未明。
【禁忌】
1.急性肝炎,慢性肝炎,个人或家族有严重肝炎史,特别是药物所致肝炎。2.对丙戊酸钠过敏者。3.卟啉症。
【注意事项】
1.癫痫妇女在妊娠期间接受丙戊酸治疗时伴随出现的危险如下、(1)伴随癫痫和癫痫药出现的危险在接受抗癫痫治疗的母亲所生下的婴儿畸形的总发生率已证明高于一般孕妇(3%)的2~3倍,虽然有报导在多种药物治疗时,婴儿畸形率增高。但是(与畸形有关的)治疗与疾病关系尚未正式确定。最常见的畸形为唇裂和心血管畸形。突然中断抗癫痫药物治疗可能引起母亲病情加重和引起对胎儿的不利作用。(2)伴随本品出现的危险在动物,已证实对小鼠、大鼠及兔有致畸胎作用。在人类,接受本品治疗的妇女。在怀孕期前三个月出现畸形的总危险性并不高于其它抗癫痫药。已有复合畸形报告特别是肢体畸形的病例。那些作用的发生率尚未完全确定。本品有引起神经管缺损的倾向、脊髓脑膜膨出,脊柱裂等。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估计为1~2%。(3)纵观上述资料如果妇女计划怀孕,要复习抗癫痫治疗的指征,应考虑补充叶酸盐。在妊娠期,丙戊酸抗癫痫治疗如果有效则不应停止,建议单药治疗;应使用每日最小有效剂量,分次服用。为发现神经管缺损或其它畸形,应进行特殊的产前检查。新生儿危险性。有报导妊娠母亲应用丙戊酸钠,新生儿出现出血综合征。出血综合征与血纤维蛋白过少有关;这种综合征要与维生素K依赖因子减少鉴别,后者是由苯巴比妥和酶诱导剂诱导所致。丙戊酸在母乳内分泌量是低下的。大约为母亲血清水平的1~10%。至今,新生儿期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尚未发现临床上的副作用。2.有血液病患者应慎用在治疗开始之前或手术前和自发性挫伤或出血时应查血常规(血细胞计数,包括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3.在肾功能不全的病人,由于游离血清丙戊酸水平增高,因而需要减少丙戊酸的剂量。4.虽偶有报导应用本品时常出现免疫异常,但是在系统性红班狼疮的病人使用时,需要权衡本品的效益与危险性。5.偶有胰腺炎报导。因此当病人患急性腹疼时,在手术前,应查血清淀粉酶。6.器质性脑病患者慎用。7.对诊断的干扰、尿酮试验可以由于酮性代谢产物随尿排出,出现假阳性,甲状腺功能试验可能受影响。乳酸脱氢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可能轻度升高,并提示无症状性肝脏中毒。血清胆红素可能升高,可提示潜在的严重肝脏中毒。8.用药前和用药期间应作血常规包括血小板计数,肝、肾功能检查,肝功能在最初半年内最好每1~2月复查一次,半年后复查间隔酌情延长。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癫痫妇女在妊娠期间接受丙戊酸治疗时伴随出现的危险如下:1.伴随癫痫和抗癫痫药出现的危险在接受抗癫痫治疗的母亲所生下的婴儿畸形的总发生率已证明高于一般孕妇的(3%)的2~3倍,虽然有报导在多种药物治疗时,婴儿畸形率增高,但是与畸形有关的治疗与疾病尚未正式确定,最常见的畸形为唇裂和心血管畸形,突然中断抗癫痫药物治疗可能引起母亲病情加重和引起对胎儿不利作用。2.伴随丙戊酸钠出现的危险在动物,已证实在小鼠、大鼠及兔有致畸胎作用,在人类,接受丙戊酸钠治疗的妇女,在怀孕期前三个月出现畸形的总危险性并不高于其它抗癫痫药,已有报告面部畸形的病例,那些作用的发生率尚未完全确定,丙戊酸有引起神经管缺损的倾向:脊髓脑膜膨出,脊柱裂等,这些不良作用的发生率估计为1%~2%。3.纵观上述资料(1)如果妇女计划怀孕,要复习抗癫痫治疗的指证,应考虑补充叶酸盐。(2)在妊娠期,丙戊酸抗癫痫治疗如果有效则不应停止,建议单药治疗,应使用每日最小有效剂量,分次服用,为发现神经管缺血或其它畸形,应进行特殊的产前检查。(3)新生儿危险性在报导妊娠母亲应用丙戊酸钠,新生儿出现出血综合征,出血综合征与血纤维蛋白过少有关。这种综合征要与维生素依赖因子减少鉴别,后者是由苯巴比妥和酶诱导剂诱导所致。丙戊酸在母乳内分泌量是低下的,大约是母亲血清水平的1%~10%,至今,新生儿期母乳喂养的婴儿尚未发现临床上的副作用。
【儿童用药】
儿童,通常剂量为每日20~30mg/kg。
【老人用药】
老年人,虽然药代动力学有所改变,临床意义不大,但要根据发作控制来确定用量。
【药物相互作用】
丙戊酸对其它药物的作用。1.精神抑制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抗抑郁药和苯并二氮卓类:本品可以增强其它精神系统药物的作用,如上述药物。因此应进行临床监测并按需要调整剂量。2.苯巴比妥:本品增加苯巴比妥的血浆浓度(由于抑制了肝脏分解代谢)导致镇静作用,尤其是儿童。因此,在联合用药的最初15天内要进行临床监测,如出现镇静情况,应及时减少苯巴比妥的剂量,必要时测定血浆苯巴比妥的水平。3.脱氧苯比妥(扑痫酮):本品增高血浆脱氧苯比妥的水平,加重其副作用(如镇静),当长期治疗时,副作用会消失。在联合用药开始时,应进行临床观察,需要时应调整剂量。4.苯妥英钠:本品增加苯妥英钠的总血浆浓度,增加游离苯妥英钠可能引起过量的症状(丙戊酸把苯妥英钠从它的血浆蛋白结合点置换出来,同时减少了苯妥英钠的肝脏分解代谢),因此,应进行临床监测,当测定血浆苯妥英钠水平后,还应再测定游离苯妥英钠。5.卡马西平:本品与卡马西平联合应用时,可增加卡马西平的毒性作用,在联合用药开始时,应进行临床观察,需要时应调整剂量。6.拉莫三嗪:本品能减少拉莫三嗪代谢,需要时应调整剂量(减少拉莫三嗪剂量)。7.叠氮胸苷:本品可提高血浆叠氮胸苷浓度导致叠氮胸苷毒性的增加。其它药物对丙戊酸的影响。1.有酶诱导作用的抗癫痫药(包括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卡马西平),能减低血清丙戊酸浓度,当联合治疗时;应根据血药浓度来调整剂量。2.FELBAMATE和丙戊酸联合应用时,可增高血清丙戊酸浓度,丙戊酸剂量应予监测。3.甲氟喹增加丙戊酸代谢并有引起惊厥作用,因此,在联合治疗时可能出现癫痫发作。4.当丙戊酸与对蛋白结合力高的药物(如阿斯匹林)同时应用时,血清游离丙戊酸水平可能增高。5.当与甲氰咪呱或红霉素同时应用时,血清丙戊酸水平可以增高(由于肝脏代谢降低的结果)。其它相互作用。1.丙戊酸通常没有酶诱导作用,因此丙戊酸不会减低使用避孕药妇女的雌黄体酮激素的效果。2.同时应用抗凝药如华法林或肝素等,及溶血药,可能增加抗凝药的效应;丙戊酸可引起低凝血酶原症和抑制血小板凝聚作用,给予抗凝药或溶血栓药,出血的危险性增加。3.饮酒可加重镇静作用。4.全麻药与本品合用,前者的临床效应可更明显。5.与对肝脏有毒性的药物合用时,潜在着肝脏中毒的危险,有肝病史者长期应用需经常检查肝功能。
【药代动力学】
口服Tmax为1~4h,主要由肝脏代谢,从肾脏排泄,T1/2为6~10h。
【贮藏】
密封
【包装】
0.2g。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19991395
【是否医保】
非医保
【生产企业】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问题快速问医生:

全国医生在线为您解决健康问题,足不出户问医生:

提问标题
您还可以输入25个字

0位专家电话咨询医生

就诊医生前的沟通,及就诊后的复诊,都可通过电话与医生本人联系

与医生通话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服务条款 隐私条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