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咨询列表 疾病指南 找好医生 手机应用 免费提问

您的位置:120健康网 > 药品 > 乙胺嘧啶片

药品
  • 医生
  • 医院
  • 科室
  • 疾病
  • 症状
  • 药品
赏金寻医
分享到:

药品首页 药品介绍 相关疾病 相关症状 药品对比 网友点评

药品简介

【商品名称】
乙胺嘧啶片
【通用名称】
乙胺嘧啶片
【英文名称】
Pyrimethamine
【主要成份】
本品化学名称为:6-乙基-5-(4-氯苯基)-2,4-嘧啶二胺。分子式:C12H13ClN4。
【性状及剂型】
片剂
【适应症】
本品主要用于疟疾的预防,也可用于治疗弓形虫病。
【规格】
6.25mg
【用法用量】
1 成人常用量 口服。①预防用药,应于进入疫区前1~2周开始服用,一般宜服至离开疫区后6~8周,每周服4片;②耐氯喹虫株所致的恶性疟,每日2片,分2次服,疗程3日;③治疗弓形虫病,每日50~100mg顿服,共1~3日(视耐受力而定),然后每日服25mg,疗程4~6周。
2 小儿常用量 口服。①预防用药,一次按体重0.9mg/kg,每周服1次,最高剂量以成人量为限;②耐氯喹虫株所致的恶性疟,每次按体重0.3mg/kg,一日3次,疗程3日;③弓形虫病,每日按体重1mg/kg,分2次服,服用1~3日后改为每日0.5mg/kg,分2次服,疗程4~6周。
【不良反应】
口服一般抗疟治疗量时,毒性很低,较为安全。大剂量应用时,如每日用25 mg,连服一个月以上,就会出现叶酸缺乏现象。主要影响生长繁殖特别迅速的组织,如骨髓、消化道粘膜,引起造血机能及消化道症状,如味觉的改变或丧失,舌头疼痛、红肿、烧灼感及针刺感 ,口腔溃疡、白斑等,食道炎所致的吞咽困难、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较严重的是巨细胞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症等,如及早停药,能自行恢复。甲酰四氢叶酸可改善骨髓功能。由于过敏所致的皮肤红斑则较少见。
【禁忌】
1、妊娠妇女禁用,动物实验证明本品可引起胎仔畸形。
2、哺乳期妇女亦禁用,因本品可由乳汁排出,干扰婴儿的叶酸代谢,若婴儿有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则可引起溶血性贫血。
【注意事项】
1、下列情况应慎用;①意识障碍, 大剂量治疗弓形虫病时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并可干扰叶酸代谢;②G-6-PD缺乏者, 服用本品可能引起溶血性贫血;③巨细胞性贫血患者, 服用本品可影响叶酸代谢。
2、大剂量治疗时每周应检测白细胞及血小板2次。
3、儿童过量易引起急性中毒。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儿童用药】
过量易引起急性中毒。
【药物过量】
乙胺嘧啶过量时可引起急性中毒症状,儿童更易发生,本药具香味,儿童可误作糖果而造成中毒事故,误服过量后1~2小时内可出现恶心呕吐、胃部烧灼感、口渴心悸、烦躁不安等,重者出现眩晕、视力模糊、阵发性抽搐、惊厥昏迷,可引起死亡,此乃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直接毒性作用所致。
【药理毒理】
1、乙胺嘧啶对某些恶性疟及间日疟原虫的红外期有抑制作用,对红内期的抑制作用仅限于未成熟的裂殖体阶段,能抑制滋养体的分裂。 
2、疟原虫红内期不能利用环境中出现的叶酸,而必须自行合成,乙胺嘧啶是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抑制剂,使二氢叶酸不能还原为四氢叶酸,进而影响嘌呤及嘧啶核苷酸的生物合成,最后使核酸合成减少,使细胞核的分裂和疟原虫的繁殖受到抑制。 
3、疟原虫的DNA合成主要发生在滋养体阶段,在裂殖体期合成甚少,故乙胺嘧啶主要作用于进行裂体增殖的疟原虫,对已发育完成的裂殖体则无效。
【药代动力学】
口服后在肠道吸收较慢但完全,6小时内血浆浓度达高峰,它的抗叶酸作用可持续48小时以上。主 乙胺嘧啶 要分布于红、白细胞及肺、肝、肾、脾等器官中。该品能通过胎盘,经肾脏缓慢排出。服药后5~7日内约有10~20%的原形物自尿中排出,可持续30日以上。该品也可由乳汁排出,从粪便仅排出少量。T1/2为80~100小时。血浆浓度为10~100mg/L时,能抑制恶性疟原虫敏感株的血内裂殖体。
【贮藏】
遮光,密闭保存。
【包装】
6.25mg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33020028
【是否医保】
医保
【生产企业】
杭州民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问题快速问医生:

全国医生在线为您解决健康问题,足不出户问医生:

提问标题
您还可以输入25个字

0位专家电话咨询医生

就诊医生前的沟通,及就诊后的复诊,都可通过电话与医生本人联系

与医生通话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服务条款 隐私条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