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120健康网 > 症状 > 心悸
症状首页 症状介绍 提问咨询 电话咨询 相关疾病 相关药品
全身 所属科室:内科 中医科 消化内科
脾劳是五劳之一。由于饥饱失调,或忧思伤脾引起的。脾劳的基本征候特征为有肌肉消瘦,四肢倦怠,食欲减少,食则胀满,大便溏泄等。[详细]
胸部 所属科室:心血管内科 内科
长期慢性心动过速或持续快速心脏起搏可引起心脏扩大和心功能不全等类似扩张型心肌病的表现,只要心动过速得以控制,心脏形态与心功能可部分或完全恢复正常。这种由心动过速引起的心肌病被称为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achycardiomyopathy,TCM)。[详细]
耳 胸部 其他 所属科室:内科 外科 耳鼻咽喉头颈科 儿科 心血管内科 儿科综合 耳鼻喉科
心-耳综合征(cardio-auditory syndrome)又称心脏-耳聋综合征、Q-T间期延长综合征(Q-T interval syndrome)。有三大特征:Q-T间期延长、晕厥发作及耳聋。伴有先天性耳聋者又称Jervell-Lange-Neilsen综合征,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无耳聋者...[详细]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达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房颤患病率的增长还会与冠...[详细]
胸部 所属科室:心血管内科 内科 肿瘤科 外科
左心室心肌梗死后,心室壁心肌全层坏死。约10~38%的病例坏死的心肌逐渐被纤维疤痕组织所替代,形成室壁瘤。病变区薄层的心室壁向外膨出,心脏收缩时丧失活动能力或呈现反常运动。早在1881年对冠状动脉梗阻、心肌梗塞、心肌纤维化与左心室室壁瘤的演变过程已得到充分认识。60年代起左心室室壁瘤的临床诊断进...[详细]
腹部 所属科室:消化内科 内科 普通内科
脾大是重要的病理体征。在正常情况下一般摸不到脾脏,如仰卧位或侧卧位能摸到脾脏边缘应认为脾脏肿大。脾脏体积增大是脾脏疾病的主要表现。[详细]
全身 所属科室:内科 儿科 其他科室 呼吸内科 儿科综合 急诊科
一氧化碳为无色、无臭、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一氧化碳中毒(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大多由煤气管道泄漏、煤气开关失灵和操作失误且居室无通气设备,或用燃气热水器洗浴及合成氨、炼焦、钢铁冶炼及家用煤灶取暖,通风不良或防护不当所致。吸入一氧化碳后,通过肺泡进入血液循环,主要与血...[详细]
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是心泵衰竭的极期表现,由于心脏排血功能衰竭,不能维持其最低限度的心输出量,导致血压下降,重要脏器和组织供血严重不足,引起全身性微循环功能障碍,从而出现一系列以缺血、缺氧、代谢障碍及重要脏器损害为特征的病理生理过程。[详细]
全身 胸部 所属科室:心血管内科 内科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属于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中的特殊类型,首先由日本学者Yamaguchi等于1976年报告。它与经典的肥厚型心肌病不同,常不伴有左心室流出道动力性梗阻和压力阶差。[详细]
腹部 所属科室:内科 中医科 消化内科
痞满是由表邪内陷,饮食不节,痰湿阻滞,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导致脾胃功能失调,升降失司,胃气壅塞而成的以胸脘痞塞满闷不舒,按之柔软,压之不痛,视之无胀大之形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脾胃病证。本证按部位可划分为胸痞、心下痞等,心下即胃脘部,故心下痞又可称为胃痞。本节主要讨论胃痞。胃痞是脾胃肠病证中较为常...[详细]
就诊医生前的沟通,及就诊后的复诊,都可通过电话与医生本人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