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120健康网 > 症状 > 排便困难
症状首页 症状介绍 提问咨询 电话咨询 相关疾病 相关药品
腹部 所属科室:内科 中医科 消化内科
热秘是指由于胃肠积热,即燥热内结,耗伤津液,使大肠传导失润,大便干结而引起的便秘。热秘好发于素体阳盛,嗜酒、喜食辛辣食物,或热病之后的人。[详细]
腹部 所属科室:内科 儿科 消化内科 儿科综合
胎粪的成分包括胃肠分泌液、胆汁、胰腺分泌液、各种消化酶及吞咽羊水中不被吸收的胎脂、角化上皮细胞、肠内物质形成的钙皂晶体、无机盐类以及脂肪、胆盐酸、胆红素等衍生物。胎粪呈墨绿色、黏稠、不成形、无臭味。随着胎龄增加,胎粪量增加,并向下移动,多在出生12小时内初次排出胎粪,或可延至12~24 小时,很...[详细]
腹部 所属科室:内科 外科 消化内科
消化道重复畸形是指附着于消化道系膜侧的,具有与消化道相同特性的球形或管形空腔肿物,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先天性畸形。可发生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但以回肠发病最多,其次是食管、结肠、十二指肠、胃、直肠等。可表现为腹痛、腹部包块、反复暗红血便或鲜红便,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症状。[详细]
腹部 所属科室:内科 外科 消化内科 肛肠外科
先天性直肠肛门发育畸形非常多见,并且类型众多,直肠盲端和瘘管的位置各异。其发病率在新生儿中为1∶1500~5000,占消化道畸形的首位。男性多于女性,高位畸形在男性约占50%,女性占20%。各种瘘管的发生率在女性为90%,男性为70%。合并其它先天性畸形的发生率约有30~50%,且常为多发性畸形...[详细]
腹部 所属科室:儿科综合 小儿消化科 儿科
小儿便秘指大便干燥、坚硬,秘结不通,排便时间间隔较久(>2天),或虽有便意而排不出大便。小儿在不同年龄有着不同的便秘原因,找到原因后在进行对因治疗是比较妥当的,另外把孩子的生活安排得有规律些,让孩子多吃青菜,水果,多喝水和多吃些脂肪类食品。如果婴儿饮食太少,消化后的余渣就少,自然大便也少。...[详细]
正常的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在喂奶后常可见到轻度或较明显的腹部隆起,有时还有溢乳,但宝宝安静,腹部柔软,摸不到肿块,排便正常,生长发育良好,这是通常所说的“生理性腹胀”。是由于新生儿腹壁肌肉薄,张力低下,且消化道产气较多所致。但如果腹胀明显,伴有频繁呕吐、宝宝精神差、不吃奶、腹壁较硬、发亮、发红...[详细]
颈部 所属科室:外科 中医科 康复医学科 针灸科
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有轻重不等的颈部外伤史,影像学检查证实有椎间盘破裂或突出,而无颈椎骨折、脱位,并存在相应临床表现者。[详细]
胸部 所属科室:儿科综合 儿科 外科 胸外科
膈肌疾病中膈疝最为常见。非外伤性膈疝中最常见者为食管裂孔疝、胸腹裂孔疝、胸骨旁疝和膈缺如等。膈疝症状轻重不一,主要决定于疝入胸内的腹腔脏器容量、脏器功能障碍的程度和胸内压力增加对呼吸循环机能障碍的程度,但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1)腹腔内脏器疝入胸内而发生的功能变化 (2)胸内脏器因受压而引起呼吸...[详细]
盆腔 臀部 其他 所属科室:外科 中医科 其他科室 肛肠外科 中西医结合科
耻骨直肠肌综合征(puborectalis syndrome)是一种以耻骨直肠肌痉挛性肥大,致使盆底出口处梗阻为特征的排便障碍性疾病。组织学改变以耻骨直肠肌肌纤维肥大为特征。[详细]
腹部 其他 所属科室:外科 肛肠外科
肛管内括约肌痉挛性收缩(spasmodic contraction of and sphincter)亦称肛管内括约肌失弛缓症。正常情况下,直肠或直肠乙状结肠的扩张可立刻引起肛管内括约肌(IAS)反射性松弛,此反射称为直肠括约肌松弛反射,或称为直肠抑制反射,对排便很重要。若IAS呈痉挛性收缩不能...[详细]
就诊医生前的沟通,及就诊后的复诊,都可通过电话与医生本人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