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120健康网 > 症状 > 低热
症状首页 症状介绍 提问咨询 电话咨询 相关疾病 相关药品
头 全身 其他 所属科室:急诊科 老年病内科
微生物通过远处感染源或无症状的隐匿病灶播散侵入蛛网膜下腔或者从邻近感染灶直接侵入导致脑膜炎。由于蛛网膜下腔的免疫防御系统有限,因此感染扩散迅速,如果是急性,严重的感染且治疗不及时,可以迅速危及患者生命,尤其是老年患者。普通化脓菌是老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最常见致病菌。而病毒、结核、真菌、螺旋体感染...[详细]
全身 皮肤 所属科室:老年病内科
周围血白细胞低于4×109/L称白细胞减少症(leukopenia)。粒细胞绝对值持续低于2×109/L,称粒细胞减少症,如极度缺乏,低于1×109/L称粒细胞缺乏症(agranulocytosis),常伴有严重感染。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在多数情况下相同,仅减少的程度不同。[详细]
全身 所属科室:急诊科 内科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oxic shock syndrome,TSS)是一种以发热、皮疹、晕厥、低血压或休克和多系统病变为特征的综合征,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一种或多种毒素引起的。[详细]
其他 所属科室:小儿耳鼻喉科
咽扁桃体肥大又称腺样体肥大(adenoidvegetation)。本病为咽扁桃体的的病理性增生肥大,常起于咽部感染和反复炎症刺激。在寒冷、潮湿和气候多变的地区比较常见。儿童期急性传染病、营养不良和体质因素等亦可诱发。本病虽为儿童疾病,但对身体的正常发育与健康却有较深远的影响。[详细]
胸部 所属科室:传染病科 肝病科
以乙肝大三阳,即是乙肝两对半检查中,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核心抗体(HBcAb)为阳性,在乙肝两对半检查报告中的体现是HBsAg(+)、HBeAg(+)、抗HBc(+)。临床中常采用超氧细胞疗法,大三阳严重的病人可能出现黄疸。大三阳无论处于什么样的情况下其病毒复制都是非常...[详细]
胸部 所属科室:儿科综合 小儿消化科 儿科
疳积是小儿时期,尤其是1~5岁儿童的一种常见病证。是指由于喂养不当,或由多种疾病的影响,使脾胃受损而导致全身虚弱、消瘦面黄、发枯等慢性病证。疳证与麻疹、惊风、天花并称为儿科四大证。古代所说之“疳积”已与现代之“疳积”有了明显的区别,在古时候,由于生活水平的限制,人们常常饥饱不均,对小儿喂哺不足,...[详细]
腹部 所属科室:感染内科
肝功能衰竭(hepaticfailure)肝细胞受到广泛、严重损害,机体代谢功能发生严重紊乱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简称肝衰竭。肝衰竭发生于许多严重的肝脏疾病过程中,症候险恶,预后多不良。[详细]
颈部 全身 所属科室:普通外科 外科 小儿呼吸科 儿科
发热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小儿正常体温常以肛温36.5~37.5℃,腋温36~37℃衡量。通常情况下,腋温比口温(舌下)低0.2~0.5℃,肛温比腋温约高0.5℃左右。若腋温超过37.4℃,且一日间体温波动超过1℃以上,可认为发热。所谓低热,指腋温为37.5℃~38℃、中度热38.1~39℃、高...[详细]
全身 所属科室:性病科
妊娠期支原体感染可导致晚期流产、早产或死产等严重并发症。支原体是居细菌和病毒之间无细胞壁,能独立生存的最小微生物。感染人类的支原体约12一14种,其中以女性生殖道分离出人型支原体及解脲支原体最为常见。MH感染多引起阴道炎、宫颈炎和输卵管炎,而UU则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支原体多与宿主共存,不表现出...[详细]
所属科室:
体温升高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症状,正常新生儿的肛温为36.2~37.8℃,腋下温度较肛温稍低,在36~37℃,当新生儿腋温超过37.2℃或肛温超过37.8℃时称发热(fever),腋温37.5~38℃称低热,38.1~39℃称中等度发热,39.1~41℃称高热.41℃以上称超高热,新生儿对高热...[详细]
就诊医生前的沟通,及就诊后的复诊,都可通过电话与医生本人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