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咨询列表 疾病指南 找好医生 手机应用 免费提问

您的位置:120健康网 > 疾病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

疾病
  • 医生
  • 医院
  • 科室
  • 疾病
  • 症状
  • 药品
赏金寻医
分享到:

疾病首页 疾病介绍 提问咨询 电话咨询 相关药品

  (一)血象病初起时白细胞计数可以正常,发病后10~12天白细胞总数常有升高,高者可达3万~6万/mm3,第3周恢复正常,在发病的第1~21天可出现异常淋巴细胞(10%~20%或更多),依其细胞形态可分为泡沫型,不规则型,幼稚型等三型,这种异常细胞可能起源于T细胞,亦可见于其他病毒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水痘,腮腺炎等,但其百分比一般低于10%,血小板计数可减少,极个别患者有粒细胞缺乏或淋巴细胞减少,可能与人体异常免疫反应有关。

  (二)骨髓象缺乏诊断意义,但可除外其他疾病如血液病等,可有异常淋巴细胞出现(有认为可能为周围血液稀释所致),中性粒细胞核左移,网状细胞可能增生。

  (三)嗜异性凝集试验嗜异性凝集试验的阳性率达80%~90%,其原理是病人血清中常含有属于IgM啫异性抗体,可和绵羊红细胞或马红细胞凝集,抗体在体内持续的时间平均为2~5个月,较晚出现啫异性抗体者常常恢复较慢,少数病例(约10%)的嗜异性凝集试验始终阴性,大多属轻型,尤以儿童患者为多。

  正常人,血清病患者以及少数患淋巴网状细胞瘤,单核细胞白血病,结核病等患者,其嗜异性凝集试验也可呈阳性结果(除血清病外,抗体效价均较低),但可用豚鼠肾和牛红细胞吸收试验加以鉴别,正常人和上述各种患者(血清病患者除外),血中嗜异性抗体可被豚鼠肾完全吸收或被牛红细胞部分吸收,而本病患者血中嗜异性抗体可被豚鼠肾部分吸收和牛红细胞完全吸收,而血清病患者血中抗体可被两者完全吸收,嗜异性凝集素效价从1∶50~1∶224均具有临床价值,一般认为其效价在1∶80以上具诊断价值,若逐周测定效价上升4倍以上,则意义更大,近年来采用玻片凝集法,用马红细胞代替绵羊红细胞,出结果较试管法快,比较灵敏。

  (四)EB病毒抗体测定人体受EB病毒感染后,可以产生膜壳抗体,抗膜抗体,早期抗体,中和抗体,补体结合抗体,病毒相关核抗体等,各种抗体出现的时间与意义。

  (五)其他EB病毒培养很少用于临床,测定血清中牛红细胞溶血素具诊断价值(效价在1∶400以上),本病急性期尚可测到自身抗体,如抗i抗体(抗原i仅有于胎儿细胞内),抗核抗体等,抗i冷凝集效价高时可致自身溶血性贫血。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问题快速问医生:

全国医生在线为您解决健康问题,足不出户问医生:

提问标题
您还可以输入25个字

749位专家电话咨询医生

就诊医生前的沟通,及就诊后的复诊,都可通过电话与医生本人联系

与医生通话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服务条款 隐私条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