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咨询列表 疾病指南 找好医生 手机应用 免费提问

您的位置:120健康网 > 疾病 > 脑棘球蚴病

疾病
  • 医生
  • 医院
  • 科室
  • 疾病
  • 症状
  • 药品
赏金寻医
分享到:

疾病首页 疾病介绍 提问咨询 电话咨询 相关药品

  1.半数病人

  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偶可达70%。包虫囊肿破裂或手术后,嗜酸性粒细胞常可显著增高。

  2.皮内试验

  囊液抗原0.1ml注射前臂内侧,15~20分钟后观察,反应阳性者局部出现红色丘疹,可有伪足(即刻反应)。若血内有足量抗体延迟反应不出现。皮内试验阳性率在80%~95%之间,但可出现假阳性。

  3.补体结合试验

  70%~90%棘球蚴病呈阳性反应。

  4.其他辅助检查

  (1)头颅X线平片 颅骨棘球蚴病病变从板障开始,破坏颅骨,并且容易破出骨板,形成颅内、外软组织肿块。颅骨为局限或广泛的多囊或单囊形态的膨胀性病变。多囊型呈葡萄串样,单囊型内板移位、硬脑膜移位及钙化,囊肿本身也可钙化。

  (2)脑血管造影 脑包虫囊肿常见于大脑中动脉供应区,尤以顶叶多,脑血管造影最能显示这种幕上的囊肿病变,造成周围血管弧状移位。

  (3)脑CT扫描 脑内网形或类圆形囊肿,边界锐利,无囊周水肿,无周边强化,占位征象明显。

  (4)MRI扫描 检查MRI的图像质量比CT扫描更加清晰,含有较大子囊的包虫囊肿,因子囊液较母囊液密度低,显示出母囊内子囊的数量及排列情况,可以确诊,MRI在密度的分辨上优于CT。


脑棘球蚴病问题快速问医生:

全国医生在线为您解决健康问题,足不出户问医生:

提问标题
您还可以输入25个字

749位专家电话咨询医生

就诊医生前的沟通,及就诊后的复诊,都可通过电话与医生本人联系

与医生通话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服务条款 隐私条款
×